创新型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11 09:52
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实践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大作用,但传统的工程训练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了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作用,探索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通过分析现有传统工程训练的局限性和问题,对创新型工程训练教学模式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了新的实训体系、搭建了创新平台、建设了师资队伍,创新了课程教学,形成了质量保障体系。这种创新型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在实践与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项目实施流程图
新模式实施的同时,为不断监测效果和及时改进,需要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构建“评价—反馈—改进”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4-16]。通过过程控制、教学评价保证教学效果,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对照质量标准改进工程训练教学过程,形成教学质量保障闭环,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如图2所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 创新型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历史演进与改革方向[J]. 秦琴. 高教探索. 2018(01)
[2]完善制度导向和目标激励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J]. 张羽,李鸿儒,鲍艳,郭路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11)
[3]工科何以而新[J]. 李培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4)
[4]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 陆国栋,李拓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5]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钟登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6]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 胡波,冯辉,韩伟力,徐雷.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2)
[7]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林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02)
[8]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郝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1)
[9]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 李国强.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2)
[10]高校工程训练创新发展探析[J]. 吴卓平,王松婵,杨连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0)
本文编号:3335947
【文章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项目实施流程图
新模式实施的同时,为不断监测效果和及时改进,需要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构建“评价—反馈—改进”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4-16]。通过过程控制、教学评价保证教学效果,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对照质量标准改进工程训练教学过程,形成教学质量保障闭环,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如图2所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 创新型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历史演进与改革方向[J]. 秦琴. 高教探索. 2018(01)
[2]完善制度导向和目标激励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J]. 张羽,李鸿儒,鲍艳,郭路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11)
[3]工科何以而新[J]. 李培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4)
[4]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 陆国栋,李拓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5]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钟登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6]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 胡波,冯辉,韩伟力,徐雷.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2)
[7]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林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02)
[8]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郝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1)
[9]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 李国强.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2)
[10]高校工程训练创新发展探析[J]. 吴卓平,王松婵,杨连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0)
本文编号:3335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3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