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00:5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越发离不开网络。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虽然网络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但网络中的一些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也日益增多,比如,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热衷于聊天交友、浏览不健康网站以及网络抄袭和追捧甚至成为黑客等等。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全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预防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发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切实可行的解决手段缺乏。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必须面对的难题。对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把握,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广泛借鉴和科学吸收、利用已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有益经验,立足于当今我国大学生网...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现状与影响
2.1 网络行为与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
2.1.1 网络行为的内涵和特点
2.1.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界定
2.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现状
2.2.1 大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
2.2.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表现
2.3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影响
2.3.1 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2.3.2 影响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2.3.3 影响校园稳定与社会和谐
3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3.1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形成的客观因素
3.1.1 高校应对网络时代复杂形势的准备不足
3.1.2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3.1.3 网络法律法规明显滞后
3.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观因素
3.2.1 道德自律意识不强
3.2.2 法律法规意识薄弱
3.2.3 自身的心理问题
4 预防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对策建议
4.1 高校层面
4.1.1 构建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预警机制
4.1.2 培养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
4.1.3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
4.1.4 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1.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培训
4.2 社会层面
4.2.1 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4.2.2 为健康的上网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4.3 家庭层面
4.3.1 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4.3.2 全方位关心孩子成长
结束语
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 涂德祥. 人民论坛. 2011(05)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凌石德. 继续教育研究. 2011(01)
[3]网络传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J]. 李忠伟. 新闻爱好者. 2010(24)
[4]浅议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网络管理与教育[J]. 陈海涛. 中国成人教育. 2010(20)
[5]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及对策思考[J]. 张利.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3)
[6]学校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 林咏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04)
[7]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J]. 庄郁馨,姜丹. 中国市场. 2008(26)
[8]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刍议[J]. 程迪,李健怡.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构成要素分析[J]. 曾喜云,卢梅丽.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10]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及问题分析[J]. 余南宁. 黄山学院学报. 2007(06)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D]. 孟祥君.长春理工大学 2010
[2]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D]. 张正华.西南大学 2007
[3]我国高校网站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陈艳玲.四川大学 2007
[4]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D]. 王丽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7853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现状与影响
2.1 网络行为与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
2.1.1 网络行为的内涵和特点
2.1.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界定
2.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现状
2.2.1 大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
2.2.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表现
2.3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影响
2.3.1 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2.3.2 影响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2.3.3 影响校园稳定与社会和谐
3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3.1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形成的客观因素
3.1.1 高校应对网络时代复杂形势的准备不足
3.1.2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3.1.3 网络法律法规明显滞后
3.2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观因素
3.2.1 道德自律意识不强
3.2.2 法律法规意识薄弱
3.2.3 自身的心理问题
4 预防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对策建议
4.1 高校层面
4.1.1 构建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预警机制
4.1.2 培养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
4.1.3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
4.1.4 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1.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培训
4.2 社会层面
4.2.1 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4.2.2 为健康的上网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4.3 家庭层面
4.3.1 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4.3.2 全方位关心孩子成长
结束语
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 涂德祥. 人民论坛. 2011(05)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凌石德. 继续教育研究. 2011(01)
[3]网络传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J]. 李忠伟. 新闻爱好者. 2010(24)
[4]浅议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网络管理与教育[J]. 陈海涛. 中国成人教育. 2010(20)
[5]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及对策思考[J]. 张利.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3)
[6]学校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 林咏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04)
[7]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J]. 庄郁馨,姜丹. 中国市场. 2008(26)
[8]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刍议[J]. 程迪,李健怡.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构成要素分析[J]. 曾喜云,卢梅丽.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10]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及问题分析[J]. 余南宁. 黄山学院学报. 2007(06)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D]. 孟祥君.长春理工大学 2010
[2]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D]. 张正华.西南大学 2007
[3]我国高校网站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陈艳玲.四川大学 2007
[4]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D]. 王丽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7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9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