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入学适应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大一新生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1-11-17 23:10
大学第一年是大学生发展关键性的一年,关注新生的入学适应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其他学生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特殊的过渡性问题和发展任务,开展针对性的思想行为特征及入学适应问题研究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精准度"有积极意义。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级本科新生为样本,通过比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大学入学适应情况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适应程度较低、周期较长;注重"奉献"品质;学习状态不理想、缺乏专业兴趣;人际关系存在"内向性"等显著特征。因此,高校应坚持"三全育人",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更好地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学生交友情况分布
此外,如图2所示,家困生的思念频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学生(p<0.05),他们经常想念父母亲人,反映出他们对原有亲密关系的依恋。虽然从与宿舍、同伴的关系来看,两类学生宿舍关系和谐程度的差异不明显,但是,家困生更容易感受到来自身边优秀同伴的压力(p<0.01),更容易觉得自己不如别人(p<0.01),也不愿与人合作(p<0.01)。可见,由于家庭背景等因素容易给家困生带来一种压力,这种负面影响会作用在他们人际交往的选择、过程与结果上,甚至不利于他们的大学融入与适应。有研究认为,高校家困生容易成为大学校园里的“边际人”,大大减少参与日常社交活动的时间,导致社交圈较小,甚至引发人际交往障碍[20],这些结论都与本研究不谋而合。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编号:3501804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学生交友情况分布
此外,如图2所示,家困生的思念频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学生(p<0.05),他们经常想念父母亲人,反映出他们对原有亲密关系的依恋。虽然从与宿舍、同伴的关系来看,两类学生宿舍关系和谐程度的差异不明显,但是,家困生更容易感受到来自身边优秀同伴的压力(p<0.01),更容易觉得自己不如别人(p<0.01),也不愿与人合作(p<0.01)。可见,由于家庭背景等因素容易给家困生带来一种压力,这种负面影响会作用在他们人际交往的选择、过程与结果上,甚至不利于他们的大学融入与适应。有研究认为,高校家困生容易成为大学校园里的“边际人”,大大减少参与日常社交活动的时间,导致社交圈较小,甚至引发人际交往障碍[20],这些结论都与本研究不谋而合。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编号:3501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0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