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3:09

  本文关键词: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凝聚着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更表征着一所高校珍重历史、立足当下、开启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名片。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发挥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育人功能。好的校训是激励学子不断奋进的助推器,是理解高校精神的一扇窗,为高校的发展指明方向。笔者对国内外校训育人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现状认知分析,通过对大学校训含义和渊源的阐释,明确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演变发展与基本特点及其与大学精神的契合,并对大学校训育人功能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了大学校训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理想人格塑造的作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使大学生将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一种人人知校训,人人懂校训的文化氛围。论文对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主要涉及对校训育人功能认识偏差、实践不足、个体人文关怀欠缺等方面。针对此,笔者提出了践行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有效措施和路径:一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校训深入人心;二要开展显性教育,让校训融入学生生活;三要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加明确校训的深层次内涵,激励心智。大学校训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轨迹更是与整个民族文化、国家发展和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其发展突出展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缩影。因此,大学必须深入挖掘校训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校训的价值导向作用,将校训所包含的理念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贯穿于大学实践育人全过程、嵌入大学制度建设全过程,真正使大学校训的育人功能现实化、常态化。强化以校训为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渗透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地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从而完成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最大限度发挥校训的熏陶和影响作用,使师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受到校园文化的浸润,并成为伴其一生的习惯。
【关键词】:大学校训 育人功能 重要性 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2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4 研究创新之处12-14
  • 第2章 大学校训的解析和渊源14-26
  • 2.1 校训的文化内涵14-18
  • 2.1.1 校训的界定及文化内涵14-15
  • 2.1.2 校训的思想渊源15-18
  • 2.2 大学校训的演变发展与基本特点18-22
  • 2.2.1 演变发展18-20
  • 2.2.2 基本特点20-22
  • 2.3 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及大学文化22-26
  • 2.3.1 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23-24
  • 2.3.2 大学校训与大学文化24-26
  • 第3章 大学校训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价值阐释26-36
  • 3.1 大学校训的育人功能26-31
  • 3.1.1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理论基础及影响26-29
  • 3.1.2 大学校训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引导29-30
  • 3.1.3 大学校训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行为规范的引领30-31
  • 3.2 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31-36
  • 3.2.1 校训是学校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反映32-33
  • 3.2.2 校训是实施大学文化管理提升大学品牌的"催化剂"33-34
  • 3.2.3 校训是大学师生群体的认同归宿和价值追求34-36
  • 第4章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现状分析36-42
  • 4.1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现状36-38
  • 4.1.1 大学校训现状36-37
  • 4.1.2 对校训教育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37-38
  • 4.1.3 发挥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实践上的不足38
  • 4.2 校训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38-42
  • 4.2.1 对校训价值功能认识不到位38-39
  • 4.2.2 对校训育人方式的本质认识不到位39-40
  • 4.2.3 校训所突显的人文关怀内涵有待提高40-42
  • 第5章 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途径探究42-52
  • 5.1 开展校训显性教育,使其融入学生学习生活42-44
  • 5.1.1 校训教育进课堂42-43
  • 5.1.2 让校训教育融入实践过程43-44
  • 5.1.3 将校训精神贯穿于师生日常生活44
  • 5.2 加强校训宣传力度,,使校训深入人心44-48
  • 5.2.1 深化认识校园文化,加强校训宣传44-45
  • 5.2.2 培育创新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45-47
  • 5.2.3 利用新媒体,使校训多方位传播47-48
  • 5.3 多层次多角度,践行校训48-52
  • 5.3.1 学校领导要成为校训精神的倡导者48
  • 5.3.2 学校管理干部要成为校训深入人心的推动者48-49
  • 5.3.3 教师要成为内化校训的榜样49
  • 5.3.4 校友要成为校训文化的传播载体49-50
  • 5.3.5 大学生要成为内化校训的中坚力量50-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58
  • 附录B 111所大学校训58-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美航;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杨元业;论大学校训的审美[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3 颖南;名牌大学校训[J];青年探索;2005年04期

4 ;北京联合大学校训 学以致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永生;倪光飞;;国内名牌大学校训[J];军事记者;2005年12期

6 ;各具特色的大学校训[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雁南;海外知名大学校训[J];先锋队;2005年06期

8 胡刚;;大学校训刍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2期

9 陆春霞;;中美大学校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丁德智;夏静;赵燕;;中外大学校训之比较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武邱;;中国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杜鑫;不少“211”大学校训“同一娘胎” 随机调查绝大多数学生答不全[N];工人日报;2013年

2 郭文婧;大学校训存在的意义何在?[N];北京日报;2013年

3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美国大学校训:有精彩有平庸[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本报驻伦敦记者 戴军;德英大学校训:简短少雷同[N];光明日报;2013年

5 裴钢 同济大学校长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训背后的故事[N];文汇报;2014年

6 调查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洪波;从校训看中国大学的价值追求[N];光明日报;2013年

7 刘阳;大学校训,为何似曾相识?[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高田;校训,打上大学精神的烙印[N];光明日报;2014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孙邦华;校训:大学的文化符号[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 组织部长 徐建平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整理;与祖国同行 以科教济世[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业;我国大学校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美艳;论大学校训之价值[D];江南大学;2008年

3 杨军奇;论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愫芬;我国大学校训的文化解读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涛;大学校训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肖苏;我国大学校训的语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宗婷;中国高校校训语用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8 赵永红;中国大学校训英译调查报告[D];南昌大学;2015年

9 廖茂吉;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妮;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3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