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21:5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4G网络的覆盖、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以及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红群体应运而生。如今网红的发展和演变越来越复杂化,再加上网红产业的日益扩大,网红现象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大学生作为网红现象的关注者和支持者,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政治态度、思维方式、心理发展,乃至价值体系都受到了影响。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机械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和心理感受均强于男大学生,这就导致了网红现象中蕴含的多元价值观更容易对她们产生影响。在网红现象的影响下,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觉醒、丰富了道德榜样教育的多元性、有助于形成多元的审美标准、满足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提供了职业价值观的实践性。但是另一方面,网红现象也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负面影响,如模糊女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评价标准、冲击女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引发她们审美观的异化、造成女大学生的消费观误区以及影响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针对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提出要加强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切实加强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消费观以及职业观的教育。...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2 网红现象及女大学生价值观维度分析
2.1 “网络红人”及“网红现象”概述
2.2 女大学生价值观及其维度分析
2.3 网红现象在女大学生中传播动因
3 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现状考察
3.1 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本情况
3.2 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3.3 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3.4 网红现象给女大学生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
4 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引导对策
4.1 应势而动,强化女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4.2 顺势而为,树立正能量的“网红”榜样
4.3 因势利导,提升女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费社会视角下的网红现象研究[J]. 付怡. 东南传播. 2018(09)
[2]新闻报道中的“网红”媒介形象研究[J]. 吴志超. 东南传播. 2018(01)
[3]美国价值观教育及其对中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 黎开谊,陈姿羽,谢安国. 社科纵横. 2017(10)
[4]基于移动网络直播平台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向伟,孙忠良.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8)
[5]大学生“网红”现象分析与教育引导策略[J]. 胡德平.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4)
[6]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J]. 薛深,聂惠. 中州学刊. 2017(04)
[7]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胡慧远.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02)
[8]网红——人格化的互联网入口[J]. 肯巴提·洪台,畅榕.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01)
[9]“网红”现象的三维视角解读[J]. 周茂君,宁馨怡. 学习与实践. 2017(02)
[10]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红”现象浅析[J]. 秦小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04)
本文编号:3564945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2 网红现象及女大学生价值观维度分析
2.1 “网络红人”及“网红现象”概述
2.2 女大学生价值观及其维度分析
2.3 网红现象在女大学生中传播动因
3 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现状考察
3.1 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本情况
3.2 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3.3 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3.4 网红现象给女大学生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
4 网红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引导对策
4.1 应势而动,强化女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4.2 顺势而为,树立正能量的“网红”榜样
4.3 因势利导,提升女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费社会视角下的网红现象研究[J]. 付怡. 东南传播. 2018(09)
[2]新闻报道中的“网红”媒介形象研究[J]. 吴志超. 东南传播. 2018(01)
[3]美国价值观教育及其对中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 黎开谊,陈姿羽,谢安国. 社科纵横. 2017(10)
[4]基于移动网络直播平台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向伟,孙忠良.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8)
[5]大学生“网红”现象分析与教育引导策略[J]. 胡德平.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4)
[6]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J]. 薛深,聂惠. 中州学刊. 2017(04)
[7]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胡慧远.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02)
[8]网红——人格化的互联网入口[J]. 肯巴提·洪台,畅榕.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01)
[9]“网红”现象的三维视角解读[J]. 周茂君,宁馨怡. 学习与实践. 2017(02)
[10]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红”现象浅析[J]. 秦小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04)
本文编号:3564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6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