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
本文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式正在逐渐的发生变化。近年来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有利必有弊,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新时代,人与人的交流更多的通过机器技术为媒介,信息传递受限,距离感凸显,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因而在自媒体时代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自媒体时代为大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其相关问题。本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综述以及创新点等相关问题。第二部分是对文章主要概念的相关界定。所涉及的相关概念有自媒体、自媒体时代、人文关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等。并着重对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意义进行总结。通过这一部分的论述,得出自媒体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在一致性。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人文关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倾向于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内容及其网络载体功能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的主要问题,进而追综人文关怀出现相应问题的原因,对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探索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归宿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针对大学生而言的,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是人文关怀得以实现的基础;其次是针对师生交流途径而言的,提出了加强师生交流的若干渠道;第三,是针对教师而言的,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关怀的相应素质;第四,是发挥社会、校园以及家庭环境的合力优化人文关怀的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大学生 校园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选题意义9-10
- 二、研究综述10-13
- (一)国外研究综述10-12
- (二)国内研究综述12-13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3-15
- (一)研究方法13-14
- (二)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概述15-26
- 一、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15-23
- (一)自媒体时代及其主要特征15-17
-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及主要特点17-22
- (三)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特征22-23
- 二、自媒体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23-26
- (一)激发主客体之间网络交流的情感共鸣23
- (二)把握网络信息的方向性23-24
- (三)增强网络交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4-26
- 第三章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6-35
-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主要问题26-30
- (一)虚拟空间占位致主客体之间疏离26-28
- (二)教育内容不能跟进网络信息的快速更迭28-29
-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功能未充分发挥29-30
-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0-35
- (一)社会大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30-31
- (二)校园中媒介素质的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受限31-33
- (三)家庭教育忽视对关爱意识培养33
- (四)网络环境的复杂化淡化了人文关怀效果33-35
- 第四章 自媒体时代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研究35-45
-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及主体地位35-36
-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35-36
-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6
-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师生交流的途径36-40
- (一)建立师生对话的网络频道36-37
- (二)回应学生交流中的热点问题37-39
- (三)利用微信、BBS论坛等平台提高与学生的交流效率39-40
-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师资队伍的素养40-42
- (一)强化教师的人文精神40
- (二)提升教师的网络道德素质与媒介素养40-42
- 四、以网络为载体形成社会、校园、家庭合力42-45
- (一)利用大众传媒等营造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42-43
-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43
- (三)重视家庭环境中的人文关怀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50-51
- 附录5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相林;人文关怀与社会发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冷学宝;期盼真正的人文关怀[J];教育导刊;2003年11期
3 林伟;《高校困难学生支助工作应体现人文关怀》[J];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陈宁;加强对社区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J];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吴继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注入人文关怀[J];教学与管理;2005年30期
6 何齐宗;沈辉香;;论人文关怀与教师的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7 蔡华豪;王重九;;浅论语文课堂的人文关怀[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1期
8 项晓霞;陈孝丽;;论环境史学中的人文关怀[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11期
9 张红娟;;教师也需要人文关怀[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10 孙天威;王守纪;;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琪;;人文关怀[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龚欣;;术后止痛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体会[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3 贾俊荣;鲍亚丽;李秀珍;;人文关怀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和效果[A];河南省健康教育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河南省五官科学术交流暨急危重病人现代护理与发展趋势高级培训班、河南省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4 赵美娟;;和谐医学:深层人文关怀时代的到来(发言提纲)[A];中国生命关怀协会2008灵山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建芬;;护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A];第15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刘伟;李琼;;实施人文关怀,提升输液室满意度[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刘建芬;;护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董亚萍;;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玉溪市第三届二次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永菊;丁凤兰;李淑芳;;论人文关怀在灾害护理中的实施[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六)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敏;;残障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翔飞;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人文关怀[N];中国人口报;2010年
2 公务员 洪泉寿;立法不应远离人文关怀[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寇东亮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关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实践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湟川;人文关怀创造幸福生产力[N];苏州日报;2011年
5 向祖文;开展谈心谈话 彰显人文关怀[N];湖南日报;2012年
6 本报评论员 李杏;“人文关怀”不能代替其他[N];长江日报;2013年
7 记者 孙梦;给患者和医生更多人文关怀[N];健康报;2014年
8 通讯员 易群;完善相关制度 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人文关怀[N];益阳日报;2014年
9 李如意;养老更应注重人文关怀[N];北京日报;2014年
10 张耿怀;中国梦的人文关怀[N];学习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继红;论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向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洪洋;生命的视野—纪录片《好爸爸》创作解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析[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殷娇;我国失独群体人文关怀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王静;护理人文关怀制度化现状调查与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佘明薇;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实现机制探析[D];苏州大学;2015年
6 周朔;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关怀思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陈慧君;中国共产党人文关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15年
8 赵为龙;行政执法人文关怀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胡军林;当代中国民法中的人文关怀思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10 丁祥胜;我国独立学院贫困生人文关怀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