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22 18:06
"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转型及青年社会化需求的必要选择。新教育形势下如何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全过程融入已成为高校探索立体化育人实践的关键命题。基于此,文章从中医药院校工作实际出发,围绕思维转变、体系建立、课程重构、实践反馈等方面提出策略性指导,构建大思政格局,正确引导青年成长成才。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变”:思维转变
1.教育理念:教师主体应适应思政教育理念转换,将中医核心思想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
2.学科建设:打破学科间思维独立定式,将思政育人融入专业培养全过程。
二、“建”:体系建立
1.教学内容:职业教育与中医特色人文教育的协调互嵌。
2.教学环节:新媒体时代下教学微平台的价值导入。
三、“教”:课程教授
1.基础模块: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重构中凸显中医特色。
2.示范课程:优质课程与医学实践模拟思维的以点带面。
3.科研思维:以课题立项深化教学研三环节的协调创新。
四、“行”:实践反馈
1.课程实践:建立“账单式思政方案”,匹配学生个性化需求。
2.课程评估:细化角色定位,增强绩效考核与社会服务的测评属性。
3.校园活动: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融入”,借助特色实现正能量的全程指引。
本文编号:379815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变”:思维转变
1.教育理念:教师主体应适应思政教育理念转换,将中医核心思想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
2.学科建设:打破学科间思维独立定式,将思政育人融入专业培养全过程。
二、“建”:体系建立
1.教学内容:职业教育与中医特色人文教育的协调互嵌。
2.教学环节:新媒体时代下教学微平台的价值导入。
三、“教”:课程教授
1.基础模块: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重构中凸显中医特色。
2.示范课程:优质课程与医学实践模拟思维的以点带面。
3.科研思维:以课题立项深化教学研三环节的协调创新。
四、“行”:实践反馈
1.课程实践:建立“账单式思政方案”,匹配学生个性化需求。
2.课程评估:细化角色定位,增强绩效考核与社会服务的测评属性。
3.校园活动: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融入”,借助特色实现正能量的全程指引。
本文编号:3798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9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