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及其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5-07-02 02:5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并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摆脱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生长与发展起来的现代文明,是人们对当代环境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所选择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然而,文明的进化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生态文明观念的兴起,蕴含着对教育变革的深切需求。 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野,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在此理论基础上,对山西省某高校的近三百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明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环境意识薄弱、生态责任意识淡薄、生态保护行动滞后等。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探讨,本文指出功利主义教育观盛行、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造成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有效性原则和路径选择:首先,生态文明时期的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超越工业文明时期“工具人”“理性人”的教育目标,从生存的角度,...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本文研究背景
2、本文研究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4、研究方法
5、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文明观及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
1.1 生态文明观
1.1.1 生态文明的概念
1.1.2 生态文明的内容
1.1.3 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1.2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
1.2.1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定义
1.2.2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1.3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理论渊源
1.3.1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理论的本源
1.3.2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理论的外源
第二章 我国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现状
2.1 我国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及表现
2.1.1 生态科学知识缺乏,环境法律意识淡薄
2.1.2 对环境问题的实质缺乏深入了解
2.1.3 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生态道德堪忧
2.1.4 生态保护行动滞后,知与行相脱节
2.2 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2.2.1 功利主义教育观盛行
2.2.2 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2.2.3 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第三章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基本策略
3.1 更新教育观念
3.1.1 变革传统教育价值观
3.1.2 确立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
3.2 构建生态文明观教学课程体系
3.2.1 增强人文学科的设置
3.2.2 加快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3.3 加大生态法规教育力度
3.3.1 大力促进法制教育
3.3.2 开展生态法律实践活动
3.4 加强生态道德和生态责任教育
3.4.1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3.4.2 注重大学生的社会生态责任观教育
3.5 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节
3.5.1 健全学校相关制度规范
3.5.2 组织相关社会实践
3.5.3 着力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第四章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哲学思考
4.1 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超越主客二分哲学的束缚
4.1.1 机械论自然观的内涵
4.1.2 生态文明时代——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哲学
4.2 生态文明观教育应在开放的境域中进行
4.2.1 生态文明观教育保持开放性的依据
4.2.2 生态文明观教育开放性的表现形式
4.3 生态文明观教育要在实践中落实
4.3.1 实践决定认识
4.3.2 生态文明观教育离不开实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55111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本文研究背景
2、本文研究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4、研究方法
5、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文明观及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
1.1 生态文明观
1.1.1 生态文明的概念
1.1.2 生态文明的内容
1.1.3 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1.2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
1.2.1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定义
1.2.2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1.3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理论渊源
1.3.1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理论的本源
1.3.2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理论的外源
第二章 我国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现状
2.1 我国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及表现
2.1.1 生态科学知识缺乏,环境法律意识淡薄
2.1.2 对环境问题的实质缺乏深入了解
2.1.3 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生态道德堪忧
2.1.4 生态保护行动滞后,知与行相脱节
2.2 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2.2.1 功利主义教育观盛行
2.2.2 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2.2.3 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第三章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基本策略
3.1 更新教育观念
3.1.1 变革传统教育价值观
3.1.2 确立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
3.2 构建生态文明观教学课程体系
3.2.1 增强人文学科的设置
3.2.2 加快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3.3 加大生态法规教育力度
3.3.1 大力促进法制教育
3.3.2 开展生态法律实践活动
3.4 加强生态道德和生态责任教育
3.4.1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3.4.2 注重大学生的社会生态责任观教育
3.5 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节
3.5.1 健全学校相关制度规范
3.5.2 组织相关社会实践
3.5.3 着力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第四章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哲学思考
4.1 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超越主客二分哲学的束缚
4.1.1 机械论自然观的内涵
4.1.2 生态文明时代——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哲学
4.2 生态文明观教育应在开放的境域中进行
4.2.1 生态文明观教育保持开放性的依据
4.2.2 生态文明观教育开放性的表现形式
4.3 生态文明观教育要在实践中落实
4.3.1 实践决定认识
4.3.2 生态文明观教育离不开实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55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05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