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视角下硕士生可雇佣性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雇主视角下硕士生可雇佣性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每临近毕业季,就业问题便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受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影响,我国硕士在校人数从2003年的26万余人突飞至2014年的54万余人,十年时间翻了一番还多;硕士生的毕业人数也从2003年的11万余人猛增到2014年的48万余人,十年间翻了两番多。如此庞大的就业需求与当前市场对高学历人口的消化能力形成了巨大的供需矛盾。随着就业人口的增多,近些年硕士生就业率堪忧的新闻报道也不绝于耳。虽然硕士生的就业率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但硕士生就业率的高低不能作为衡量硕士生教育质量优劣的标准。这是因为硕士生的就业期望较高。据南京大学2015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硕士生将职业发展前景作为择业的首要因素。可见,对于硕士生而言,获取一份工作已经不是首要目标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蓬勃向上的职业发展平台。同样,对于招聘硕士生的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不仅需要硕士生在当下拥有足够的技能、本领,更需要通过人才的引进能够持续不断地给企业带来创新。两者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划归为一,便是双方对可雇佣性的理解。纵观国内关于可雇佣性的文章,不难发现,以雇主为视角的文章寥寥无几。然而,企业作为吸纳硕士毕业生的主力军,他们对可雇佣性的理解可以更好反应市场的偏好,这对硕士生的自我培养和高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便是对此开展研究。研究问题有三:1.区别于本科生,雇主对硕士生的需求是什么?2.雇主视域下硕士生的可雇佣性模型是怎样的?3.针对硕士生的可雇佣性模型,硕士生应该如何自我教育、高校应该如何教学改革以及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人才管理?本文运用访谈法,对来自建筑业、通讯业、社会服务行业、医疗行业的共9名中层或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希冀深度挖掘前人数据背后难以发现的事实和影响因素。运用因果分析、循环阐释、回溯重组以及类属分析法对雇主的需求进行了深度剖析,有如下的贡献。1.对可雇佣性结构KSAIBs模型的补充、修改。(1)对可雇佣性KSAIBs模型的能力维度内容作了局部的变动。较明显的变动有:新增了二级项目适应性,并将适应性划入能力维度概念范畴;(2)对可雇佣性KSAIBs模型的行为表征维度内容作了替换。替换后的行为表征维度下的二级项目为成就表征、求职行为表征、气质形象表征。2.提取关键要素构建雇主视角下硕士生可雇佣性结构模型。(1)为了区别于本科生可雇佣性结构,提出了雇主最看重的几个关键要素。它们分别是:知识维度下的专业知识;技能维度下的领导技能、沟通表达技能、任务执行能力;能力维度下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适应性、思维能力;中介变量维度的个人特质、心态;行为标准维度的成就表征、求职行为表征。(2)将五大维度作了隐性、显性的划分:技能维度、能力维度和中介变量维度下的要素具有隐性的特点,这些维度下的能力要素才是持续可雇佣的根本所在;知识维度、行为表征维度下的要素具有显性的特征。通常情况下,雇主是通过对硕士生显性要素的判断来推断出应聘人隐性要素的能力。3.发现影响硕士生可雇佣性的外部因素。(1)外部因素的内容。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学校、性别、专业、稳定性、社会需求。其中,雇主非常看重硕士生的学校和性别;其次,专业、稳定性和社会需求也是他们比较看重的。(2)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在本次访谈中,9名雇主中有6名雇主从不同方面表述了外部因素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表示外部因素合适的才会考虑个体的内部能力要素。这表明在招聘过程中,学校、性别、专业、户籍和社会需求这样的客观要素确确实实地也对可雇佣性造成影响,甚至有时起到关键性的筛选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对硕士生自我培养、高校改革以及企业管理的几点建议。在硕士生自我培养方面:首先,构建正确的自我认知:一要建立良好的心态;二要了解自己的长短处,取长补短;三要找寻和“最近发展区”相近的工作。其次,树立清晰的职业规划:一要做好读研前的准备工作;二要做好读研中的职业规划工作。最后,做好求职阶段的准备工作:一要做好求职前的信息搜集、简历制作、笔试和面试准备的工作;二是做好形象工程工作;三是做好求职后的自我评价工作。在高校改革方面:首先,要完善因材施教的理论:一要目标定位清晰;二要将可雇佣性融入课程;三是要在就业指导上有针对性。其次,建立硕士生分阶段培养的机制:南京大学正在部署推行的“二三三”硕士教改方案可以值得借鉴。在企业管理方面:首先,招聘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一要招聘过程保证公平公正;二要在招聘结束环节,建议安排拟录用学生进行短期实习。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一要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培养方案;二要有可预见的职业发展前景。
【关键词】:雇主 硕士 可雇佣性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3;G647.38
【目录】:
- 摘要4-7
- 英文摘要7-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12-14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4-16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18-33
- 第一节 关于硕士生就业的研究述评18-19
- 第二节 关于可雇佣性的研究述评19-30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小结30-31
- 第四节 理论框架31-33
- 第三章 硕士研究生可雇佣性结构的探寻33-46
- 第一节 研究过程与分析思路33-36
- 第二节 资料呈现与分析方法36-45
- 第三节 研究的可靠性45-46
- 第四章 硕士研究生可雇佣性的结构模型46-54
- 第一节 KSAIBs模型维度的验证46-49
- 第二节 硕士生可雇佣性KSAIBs模型的补充、修正49-51
- 第三节 进一步发现:对可雇佣性造成影响的外部因素51-52
- 第四节 小结52-54
- 第五章 建议与对策54-58
- 第一节 硕士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54-56
- 第二节 高校教学的因材施教和分阶段培养56-57
- 第三节 企业的规范招聘和人才管理57-58
- 第六章 结论58-60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58-59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59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5
- 附录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权;张伟;;基于胜任特征的可雇佣性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伟;吴国权;杨东;;基于胜任特征的可雇佣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宋国学;;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国际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宋国学;;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3期
5 李前兵;洪炎;杨燕;;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J];中国市场;2008年40期
6 卫静芬;;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7 宋国学;;可雇佣性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8 汪霞;崔映芬;;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9 张俊;;大学生就业质量改善政策研究:以开发领导力提升可雇佣性为导向[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宋国学;;可雇佣性全面开发观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变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曲秉春;;体验式学习提升离校大学生的可雇佣性——以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为例[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曹晓丽;安秀荣;林枚;;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匹配度分析——基于可雇佣性技能视角[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商报实习记者 杨琛;看看你的可雇佣性强不强[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广东金融学院 刘颖 黄章彪 苏楚明;大学生领导力与就业能力相关性分析[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高磊;是你去找好工作还是让好工作来找你?[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晓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及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静;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潘帆;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测评与提升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杜丽;心理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就业绩效和可雇佣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明月;企业员工自我感知可雇佣性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梁燕;SC大学电力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郑庆;雇主视角下硕士生可雇佣性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温芸;课程开发及实践对师范生可雇佣性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星;“卓越工程师”人才可雇佣性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2年
10 周璐璐;基于可雇佣性能力的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雇主视角下硕士生可雇佣性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3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