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科研团队作为我国创新力量的重要一员,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而学术带头人,作为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军人物,在提升团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本文从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不同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之间的具体关系,力求使本文的研究具有实用性,从而对培育和建设创新科研团队,提升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学术带头人、高校科研团队及创新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以变革型、交易型领导理论为基础,在对自变量、因变量以及相关变量进行解释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即事业型、经费激励型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分别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正相关,放任型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负相关,团队规模和团队发展阶段则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相关。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指标设计情况,提出了本文的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三维指标体系,构建出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最后,通过发放问卷,并对问卷数据统计与整理,同时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8所高校若干科研团队的186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来验证本文的假设。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最初的假设基本都得到了验证。结论显示,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事业型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有很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其所包含的四个维度中,尤其是智力激发和魅力影响这两个维度,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明显。经费激励型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但对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及事业型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其中,权变奖励维度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较明显,而事先激励则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不明显;放任型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有很强的负向影响作用。处于稳定期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要优于形成期,团队规模则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学术带头人 领导行为 高校科研团队 创新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11-12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8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8
- 1.2.3 简要述评18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8-19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18-19
- 1.3.2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19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19-21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19-20
- 1.4.2 本文的研究创新20-21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1-25
- 2.1 相关概念21-22
- 2.1.1 高校科研团队及创新能力21-22
- 2.1.2 学术带头人22
- 2.2 理论基础22-25
- 2.2.1 经典领导理论22-24
- 2.2.2 领导理论的新进展24-25
- 3. 研究假设与模型25-36
- 3.1 变量的来源25-33
- 3.2 研究假设33-36
- 3.2.1 事业型领导行为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关系33
- 3.2.2 经费激励型领导行为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关系33-34
- 3.2.3 放任型领导行为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关系34
- 3.2.4 团队规模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关系34-35
- 3.2.5 团队发展阶段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关系35-36
- 4. 调查设计及检验方法36-41
- 4.1 调查范围和对象36
- 4.2 问卷设计与构成36-37
- 4.3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37-39
- 4.4 实证检验方法39-41
- 5. 实证研究结果41-56
- 5.1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41-47
- 5.1.1 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测量问卷效度和信度分析41-44
- 5.1.2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测量问卷效度和信度分析44-46
- 5.1.3 各因子的描述性统计46-47
- 5.2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47-53
- 5.2.1 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47-50
- 5.2.2 回归分析50-53
- 5.3 团队规模与发展阶段引起的差异53-56
- 6. 结论与展望56-58
- 6.1 研究结论56-57
- 6.2 研究展望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5-66
- 附录66-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高校科研团队的领导行为基础、行为模式及有效领导原则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2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3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试论高校科研团队的评估[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4 张志红;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6期
5 张海燕;陈士俊;王怡然;柳州;王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2期
6 万群;刘卫东;;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年S2期
7 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姜清奎;王贯中;;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9 邵燕波;;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10 张宁俊;;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颖南;伍玉林;;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诺贝尔”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中洲;时云;郭莹;;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魏海燕;郅艳;李晗;;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增辉;;高校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疑惑:协同作战还是孤军奋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周东升;赵亚萍;程艳旗;;基于知识共享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首大学 申绪湘;高校科研团队 不宜“近亲繁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冯海波;青年骨干挑起研究大梁[N];广东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琴;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葛优;高校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的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彦;高校科研团队内社会资本与成员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姜雪;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涛;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丛智慧;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贾红凤;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林琳;高校科研团队成长影响因素及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学术带头人领导行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4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