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20:0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实践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由于受社会思潮与整个大环境氛围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扭曲,所以面向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即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育与实践(使用)的辩证关系,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我们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使之“内化于心”,而且更应该加强实践活动安排,强化使用,突出“外化于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推动者和自觉践行者。本文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研究分为五个主体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依据、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主要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涉及五个知识点;第三部分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重点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四部分主要阐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应遵循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提高开展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科学化水平;第五部分主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4+2+1模式,通过优化四个主体路径,强化两个载体功效,以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从体系、机制上保证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条件和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选题依据9-11
  • 1.1.1 理论依据9-10
  • 1.1.2 政策依据10
  • 1.1.3 现实依据10-11
  • 1.2 研究现状综述11-17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3 研究意义17-19
  • 1.3.1 理论价值17-18
  • 1.3.2 实际应用价值18-19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9-21
  • 1.4.1 研究方法19
  • 1.4.2 创新点19-21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述21-28
  • 2.1 价值观的含义及特征21-22
  • 2.1.1 价值观的含义21
  • 2.1.2 价值观的特征21-22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内容及特征22-24
  •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22-23
  •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3
  • 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23-24
  •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24-25
  • 2.3.1 同一性24-25
  • 2.3.2 差异性25
  • 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25-26
  • 2.4.1 社会属性25
  • 2.4.2 阶级属性25-26
  • 2.4.3 主体内容26
  • 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26-28
  • 2.5.1 理论意义26-27
  • 2.5.2 现实意义27-28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现状审视28-39
  • 3.1 问卷调查的实施方案28-31
  • 3.1.1 明确调查目的28
  • 3.1.2 确定调查单位28
  • 3.1.3 设计调查问卷28-29
  • 3.1.4 统计数据分析29-31
  • 3.2 存在的问题31-36
  • 3.2.1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清晰31-33
  • 3.2.2 高校教育教学方式不到位33-34
  • 3.2.3 家庭对学生思想道德不重视34-35
  • 3.2.4 社会不良风气成为阻碍价值观培育的“绊脚石”35-36
  • 3.3 原因分析36-39
  • 3.3.1 主观因素36-37
  • 3.3.2 客观因素37-39
  •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应遵循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39-45
  • 4.1 双向互动规律39-40
  • 4.1.1 双向互动规律的基本内涵与意义39-40
  • 4.1.2 双向互动规律在开展教育与实践活动中的运行逻辑40
  • 4.2 内化外化规律40-41
  • 4.2.1 内化外化规律的基本内涵与意义40-41
  • 4.2.2 内化外化规律在开展教育与实践活动中的运行逻辑41
  • 4.3 协调控制规律41-42
  • 4.3.1 协调控制规律的基本内涵与意义41-42
  • 4.3.2 协调控制规律在开展教育与实践活动中的运行逻辑42
  • 4.4 均衡发展规律42-45
  • 4.4.1 均衡发展规律的基本内涵与意义42-43
  • 4.4.2 均衡发展规律在开展教育与实践活动中的运行逻辑43-45
  • 第五章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 4+2+1 模式45-59
  • 5.1 优化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四个主体路径45-50
  • 5.1.1 提升自我主体性效能45-46
  • 5.1.2 发挥高校主阵地功能46-48
  • 5.1.3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48-49
  • 5.1.4 净化社会文化大环境49-50
  • 5.2 强化教育与实践活动的两个载体功效50-52
  • 5.2.1 推进线上载体的创新50-51
  • 5.2.2 统筹线下载体的运行51-52
  • 5.3 建立教育与实践活动的一个保障体系52-59
  • 5.3.1 人才培育机制52-54
  • 5.3.2 沟通协调机制54-55
  • 5.3.3 过程控制机制55-56
  • 5.3.4 管理保障机制56-57
  • 5.3.5 制度保障机制57-58
  • 5.3.6 评估奖惩机制58-59
  • 结语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中英;;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J];中小学管理;2008年10期

2 龚林林;;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3 韩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及地位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7期

4 孟庆东;孟令臣;;浅议高校教师价值观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5 乔春霞;齐慧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闫英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34期

7 刘洁;李运兰;陈佩华;袁国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及其传输[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胡素珍;;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解读大学的价值观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21期

9 徐艳玲;;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理论月刊;2012年07期

10 斯国新;;共生 共为 共享——也谈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J];观察与思考;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辉;;如何认识北大荒核心价值观[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张耀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刘魁;;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分析[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琦;;我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西方经验之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5 马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郭明义精神[A];追寻雷锋的足迹:当代雷锋郭明义[C];2013年

6 张春美;;从方法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7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分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吴颖新;;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袁贵仁;;深入开展价值观与文化问题的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李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表述 新的内涵[N];长江日报;2012年

2 马凤强;构建共同价值观[N];新疆日报(汉);2012年

3 马建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湖南工程学院 毛晓华;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N];光明日报;2013年

5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广西日报;2013年

6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董根洪;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杭州日报;2013年

7 厦门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叶重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先行先试[N];福建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做好“三个结合” 使践行核心价值观在“细小实”上见成效[N];衡水日报;2014年

9 宁新平;让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N];辽宁日报;2014年

10 辛鸣;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恢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詹丽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5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佳;多层聚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7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9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周军;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路径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孟省;中国留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3 康菊英;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吕萌;论中共三位领导人对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探索[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5 张学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竹梅;列宁灌输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运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7 崔莹;灌输理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云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9 马庆;“最美现象”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10 夏雨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5年



本文编号:545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45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