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20:3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研究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中的许多人虽有强烈的同异性交往的愿望,但不知道如何恰当的与异性交往,缺乏相应的异性交往观教育的指导,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异性交往观教育势在必行。当前对初中生异性交往研究的较多,但对大学生异性交往研究的不是很多。本文在借鉴与参考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当前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对策。第一部分阐述了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相关内涵及意义。文章首先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主要有异性交往观、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内涵。其次,结合当前社会状况,分析了大学生异性交往的主要类型。最后,阐明了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主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展开,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是大学生自身生理成熟的需要,是大学生心理不断发展的要求,是大学生异性交往关系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形成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第二部分分析了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当前我国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存在好的方面:班级心理辅导员的设立、相关交往课程的设置、跨校跨学科选课的出现、社团活动等都对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异性交往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教育方式单一,传授异性交往知识的课程较少;教师对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大学生异性交往的技巧、方式和原则等方面的教育;教育观念保守,教育理念片面化等,对于造成大学生在异性交往观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有显性教育外,还有隐性教育,比如家庭、社会环境及受电视剧影响等。本文主要从学校方面寻找原因:课程安排不合理,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等。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自我认知存在偏差、交往技巧和经验不足;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等原因。第三部分探讨了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对策。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他们进行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教育,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异性交往观教育就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第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第二,加强大学生异性交往的课程建设;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第四,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第六,加强异性交往技巧、原则等指导,提高异性交往能力;第七,密切联系家庭与社会,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 异性交往观 异性交往观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导言12-16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12-13
- (二)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3-15
- 1.国内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3-15
- 2.国外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5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5-16
- 1.论文研究方法15-16
- 2.论文创新点16
- 一、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内涵及意义16-22
- (一)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相关概念解读16-18
- 1.大学生异性交往观17
- 2.大学生异性交往的类型17-18
- 3.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18
- (二)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必要性18-21
- 1.大学生自身生理成熟的需求19
- 2.大学生心理不断发展的要求19
- 3.大学生异性交往关系发展的需要19-21
- (三)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重要性21-22
- 1.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21
- 2.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1-22
- 3.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22
- 二、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22-30
- (一)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常规措施22-24
- 1.班级心理辅导员的设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3
- 2.相关课程设置为大学生异性交往提供了相应的知识储备23
- 3.社团组织、活动等为异性交往提供了平台23-24
- (二)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问题所在24-26
- 1.教育观念保守,教育理念片面化24
- 2.大学生异性交往技巧、方式和原则等方面教育的缺失24-25
- 3.教学方式单一,传授异性交往知识的课程较少25
- 4.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25
- 5.隐性因素对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负面影响25-26
- (三)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问题的成因26-30
- 1.课程安排不尽合理,课堂教学方式单一26
- 2.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26-27
- 3.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环境堪忧27
- 4.自我认知存在偏差、交往技巧和经验不足27-29
- 5.家庭及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异性交往观的养成29-30
- 6.受封建“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影响30
- 三、大学生异性交往观教育的路径30-42
- (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30-31
- 1.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31
- 2.树立健康的异性友谊观念31
- (二)加强异性交往课程建构31-32
- 1.开设异性交往的相关课程32
- 2.构建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32
- (三)更新教师观念,提高专业教师素养32-34
- 1.更新教师观念,发挥专业教师主导作用32-33
- 2.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素质33-34
-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34-35
- 1.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异性交往氛围34
- 2.丰富校园活动,打造良好的异性交往平台34-35
- (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35-36
- 1.着力改革辅导形式,端正异性交往心态35
- 2.健全学校心理机构,优化心理健康队伍35-36
- (六)加强异性交往技巧、原则等指导,提高异性交往能力36-39
- 1.遵循异性交往的原则36-37
- 2.提高异性交往的技巧37-38
- 3.端正异性交往的动机38-39
- (七)密切联系家庭与社会,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39-42
- 1.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39-40
- 2.加强对网络交往的引导,创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40-42
- 结语42-43
- 注释43-44
- 参考文献44-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小燕;;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韩丽萍;;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545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4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