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会大学外籍女教师来华动因探析
本文关键词:近代教会大学外籍女教师来华动因探析
【摘要】: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教师群体中存在大批外籍女教师。她们不远万里纷纷涌入华夏大地并长期执教于中国的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近代中国的女性教育、女性观的觉醒、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探其原因,既有个人与社会背景,也有历史与现实的抉择,更有客观原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一是纷繁多样的个人原因;二是世界范围内福音复兴运动、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及西方基督教女子社会改革运动的推动;三是中国社会对教会态度上的变化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四是女传教士前辈们兴学经验的传承与激励。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教会大学 外籍女教师 动因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教会大学外籍女教师群体研究”(项目编号:13YJC88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29
【正文快照】: 近代中国的教会大学肇始于美国长老会创办的登州文会馆。到1882年,至少有一所中国教会学校已经具有高等教育(post-secindary)性质。迄至1950年,教会大学增加到14所,另加2所学院,学生总数13000人。[|]1教会大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培养了大批人才,更在于增进了国家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朝晖;;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精神生态及其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米红;李国仓;;教会大学的中国化历程及其意义[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3期
3 黄登欣;;浅探教会大学立案的意义——以齐鲁大学为例[J];黑龙江史志;2009年03期
4 周颖;;教会大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斥与吸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小丁;;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大学产生的原因[J];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02期
6 李海萍;;从“借学布道”到“教育为本”:清末民初教会大学内部职权体系之变迁[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5期
7 黄新宪;教会大学学者对旧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J];教育评论;1995年06期
8 黄新宪;教会大学与文化变迁[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9 叶张瑜;建国初期教会大学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3期
10 秦立霞;试论近代教会大学在中国产生的历史根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黎军;李文健;;百年大学的世纪之交——教会大学兼及新世纪大学的一个比较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任利剑;;从“布道者”到“教育家”——教会大学的角色变化及其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樊慧英;;中国历史上的教会大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徐以骅;;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杨慧林;;早期教会大学的两种授课语言及其价值归宿[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方仪;;教会大学的终结——从建国初期基督教政策谈起并以金陵大学为个案研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开沅;教会大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王雅洁;当“洋学堂”进入中国市场[N];中国审计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玮;中国教会大学科学教育研究(1901-1936)[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孙崇文;抗战以前中国基督教大学及其学生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帅;中国近现代教会大学办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月;教会大学的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应红;民国时期福建教会大学的英语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Zss,
本文编号:599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9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