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0:28

  本文关键词: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陕西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其个人问题,也是高等教育问题,更是社会发展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也关系到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协调稳定,因而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增强,就业难及就业质量问题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与其他省市区相比,陕西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众多高校,但其经济相对落后,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深入研究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不但对提升陕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建造西部经济强省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与设计调查问卷,对近几年陕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包含了对所学专业、岗位性质、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工资收入、家庭状况、个体期望等情况的反馈,结果反映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在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调查问卷Ⅰ)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问卷Ⅱ)。笔者根据反馈情况对部分因素进行了信度检验,确定了多个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确定评价体系指标并将其划分成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层次结构模型,计量得出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多个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其权重。得出结论:影响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就业能力,其中求职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权重较大;毕业生就业期望次之,其中职业发展和工资水平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较大;第三是个体状况,更多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学专业与性别更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质量;第四是就业环境,多数调查对象认为行业状况的影响起到了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关键指标的权重为依据,围绕着提高就业能力、调整就业期望、尊重个体状况与优化就业环境方面,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稳定就业环境,维持就业市场秩序,构建区域一体化人才市场;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动态追踪,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就业观,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用人单位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招聘准则,保证人才公平竞争、合理利用。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用人单位招聘前的测试及岗前培训,做到人岗匹配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跟踪信息档案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依据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陕西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13-15
  • 1.2.1 研究内容13
  • 1.2.2 研究方法13-14
  • 1.2.3 研究思路14-15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5-18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5-16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6-18
  • 1.4 本文的研究重点18-19
  • 1.5 本文创新点19-20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20-25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0-22
  • 2.1.1 就业20
  • 2.1.2 就业率20-21
  • 2.1.3 就业质量21-22
  • 2.1.4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22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22-25
  • 2.2.1 人力资本理论22-23
  • 2.2.2 社会资本理论23
  • 2.2.3 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23-24
  • 2.2.4 人才供求理论24-25
  • 3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25-36
  • 3.1 调查概况及其数据统计分析25-30
  • 3.1.1 调查概况25
  • 3.1.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25-30
  • 3.2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分析30-33
  • 3.2.1 毕业生总量持续处于高位,就业率较高30-31
  • 3.2.2 就业行业分布不均,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比较大31-32
  • 3.2.3 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本省就业32
  • 3.2.4 就业前景不容乐观32-33
  • 3.3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33-36
  • 3.3.1 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偏低33
  • 3.3.2 毕业生对岗位选择差异性较大33-34
  • 3.3.3 毕业生自身素质与能力欠缺34
  • 3.3.4 职业期待吻合度不高34
  • 3.3.5 专业对口率不高34-35
  • 3.3.6 对工作岗位的忠诚度偏低35-36
  • 4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36-41
  • 4.1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观影响因素36-37
  • 4.1.1 个体状况及特征36
  • 4.1.2 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36
  • 4.1.3 自我价值的实现36-37
  • 4.1.4 就业期望37
  • 4.1.5 人岗匹配度37
  • 4.2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客观影响因素37-41
  • 4.2.1 就业环境37-38
  • 4.2.2 行业与岗位状况38-39
  • 4.2.3 人才教育与培养39
  • 4.2.4 家庭状况39-41
  • 5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1-50
  • 5.1 实证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1
  • 5.2 问卷统计与量表信度检验41-43
  • 5.3 利用AHP法分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43-48
  •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44
  • 5.3.2 建立逆称矩阵,计算层次单排序及检验一致性44-48
  • 5.4 实证结果分析48-50
  • 6 提高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50-57
  • 6.1 高校毕业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50-52
  • 6.1.1 提高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及求职能力50
  • 6.1.2 提高毕业生协作及人际沟通能力50-51
  • 6.1.3 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大学生自身的实操能力51
  • 6.1.4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51-52
  • 6.2 高校毕业生要理性调整就业期望52-53
  • 6.2.1 毕业生应加强自我认知,正确规划自身职业发展52
  • 6.2.2 毕业生应调整好心态,保持对工作的满足感52
  • 6.2.3 毕业生应理性地对待就业区域的选择52-53
  • 6.3 用人单位要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体状况53-54
  • 6.3.1 制定公平公正的招聘准则,保证人才的合理利用53
  • 6.3.2 增强岗位工作与毕业生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53-54
  • 6.4 政府要合理优化就业环境54-55
  • 6.4.1 落实就业政策,完善人才市场结构54
  • 6.4.2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形成良好的行业状况54-55
  • 6.5 高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跟踪信息档案55-57
  • 6.5.1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55
  • 6.5.2 动态跟踪高校毕业生职业轨迹55-56
  • 6.5.3 实现各高校就业信息系统的校际联合56-57
  • 7 结论57-58
  • 7.1 研究结论57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A62-65
  • 附录B65-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振元;;积极推进改革 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年01期

2 王静,王裕霞,张心明;加强指导提供服务 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赵书阁;高校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3期

4 王天营,马万民;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统计;2003年08期

5 龚红果,张琳;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6 柯羽,刘晓凤;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7 林中忖,谭金意;试论高职高专教育毕业生质量标准[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蒲瑞霞,赵春阳;毕业生就业要从基础抓起[J];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03期

9 张晖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10 杨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石油企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课题组;;石油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敖发良;黄冰;;抓好专业改造 探索创新教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3 于伟;王添淼;;从“前台”到“后台”——来自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调查[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4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郭强华;徐少春;方春凤;;关于当前会计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调研[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敖发良;黄冰;;抓好专业改造 探索创新教育[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敖发良;黄冰;;抓好专业改造 探索创新教育[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8 马滔;;中职就业面面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茹良勤 田军 赖学军;郑州测校毕业生为何受欢迎[N];中国测绘报;2005年

2 四川大学校长 卢铁城;抓毕业生就业:大学校长任重道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深化改革重在落实做好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唐耀华;关于高校大学毕业生品牌战略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5 李进廷 徐保山 傅娟;以学生为本 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朱振国 姚晓丹;我国高校多项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本报通讯员 陈超凡;“要像关心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毕业生就业”[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卜水 本报记者 何开红;毕业生签约现场火爆[N];广元日报;2008年

9 尹卫国;毕业生质量调查让人耳目一新[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忠阳 周琳 实习生 曾妮;让每个毕业生圆自己的就业梦[N];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胜男;浙江省经济发展情况对本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外部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那松吉日嘎拉;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梦婉;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梁欢;广西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张东;陕西民办高等院校就业难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宁卫俊;广州市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史琼琼;学校类型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黎华丽;昆明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赵霄;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曾霞;20世纪30年代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3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03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0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