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22:01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 社团认知参与 社团情感参与 社团行为参与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凝聚学生的有效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全国各高校内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校社团活动,那么在轰轰烈烈的社团活动之中,高校学生社团参与情况究竟如何,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社团参与是学生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与的角度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可以丰富学生参与理论,进一步了解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发现社团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社团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高校学生社团参与是指高校学生卷入社团及其活动的状态,不仅包括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是否与其他社团成员发生合作交流等行为,也包括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卷入情况。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由社团认知参与、社团情感参与、社团行为参与三个维度构成。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度则指高校学生在社团及社团活动中认知、情感、行为的参与程度。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运用文献法,对网络资源、CNKI论文期刊和图书馆中书目进行检索,并对高校学生社团、学生参与、社团参与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阅读,以了解研究成果,为量表的编制提供参考,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确定研究内容;其次运用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对社团成员、社团干部以及社团指导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从不同角度了解高校学生社团参与情况,并结合文献确定量表内容;最后运用问卷法,使用自编量表《高校学生社团参与量表》对高校学生社团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自编量表具有非常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在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的三个维度中,社团行为参与度最高,社团情感参与度次之,社团认知参与度最低。学生在社团参与中,更能够付出行动和情感,而认知付出的比较少。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存在参与度不高,参与有待深入的问题。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的因素纷繁复杂。性别、年级、政治面貌、所学学科、学习成绩、社团职务对高校学生社团参与都有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在年级、社团职务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运用MPLUS7.31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构建高校社团认知、情感、行为参与模型。社团认知参与对情感参与、社团情感参与对行为参与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75和0.371,社团认知参与对情感参与、社团情感参与对行为参与起正向的影响作用。高校学生社团认知参与对行为参与的总效应为0.802,其中中介效应为0.25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21%。社团认知参与对社团行为参与起正向的影响作用,并且其中有32.21%是参与通过情感参与对行为参与起的作用。社团情感参与对行为参与起着促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社团及其活动对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等方面促进作用,应从改善学生社团认知参与、提高学生社团情感参与、提升学生社团行为参与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社团参与度。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参与 社团认知参与 社团情感参与 社团行为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5.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0
  • (一) 问题的提出11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1-16
  • 1. 定量分析11-12
  • 2. 内容分析12-16
  • 3. 研究述评16
  • (三)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方法16-18
  • 1. 研究内容16-17
  • 2. 研究思路17
  • 3. 研究方法17-18
  • (四)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18-19
  • 1. 研究意义18
  • 2. 研究创新点18-19
  • (五) 核心概念界定19-20
  • 1. 高校学生社团19
  • 2.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19
  • 3.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度19-20
  • 一、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调查工具及实施20-27
  • (一)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调查工具20-24
  • 1.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量表理论框架及来源20-22
  • 2. 量表的结构22
  • 3. 量表的分析与修订22-24
  • (二) 调查的实施24-27
  • 1. 调查对象24-26
  • 2. 量表的发放与回收26-27
  • 二、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及分析27-36
  • (一) 高校学生社团认知参与27-30
  • 1. 高校学生社团认知参与度27-28
  • 2. 高校学生社团认知参与分析28-30
  • (二) 高校学生社团情感参与30-33
  • 1. 高校学生社团情感参与度30-31
  • 2. 高校学生社团情感参与分析31-33
  • (三) 高校学生社团行为参与33-36
  • 1. 高校学生社团行为参与度33-34
  • 2. 高校学生社团行为参与分析34-36
  • 三、高校学生社团认知、情感、行为参与关系36-40
  • (一) 研究假设36
  • (二) 研究结果36-40
  • 四、讨论与建议40-44
  • (一) 讨论40-42
  • 1.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中存在的问题40-41
  • 2.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的影响因素41
  • 3. 社团情感参与在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之间存在中介效应41-42
  • (二) 提高社团参与的建议42-44
  • 1. 改善高校学生社团认知参与42
  • 2. 提高高校学生社团情感参与42-43
  • 3. 提升高校学生社团行为参与43-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65
  • 附录一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正式量表49-51
  • 附录二 访谈提纲51-53
  • 附录三 量表分析、信效度检验表53-57
  • 附件四 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差异分析数据表57-65
  • 后记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建民;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佘国华;高校学生社团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3期

3 匡艳丽;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J];江苏高教;2002年05期

4 李城;繁荣的数量 影响有限的质量 指导的根本之道——聚焦高校学生社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李立刚,李书梅,高鹏飞;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焦满金;高校学生社团改革初探[J];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04期

7 徐峰,郭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鲁英杰;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9 李毅昂;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变革和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5年05期

10 朱延华,梁中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如娟;;论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2 刘金扬;刘科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研究与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如娟;;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积极拓展高校德育途径[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梅;高校学生社团:为学生走向社会架起桥梁[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2 刘阳 蔡缨;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建设初探[N];贵州政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秀红;透视大学校园里的“百团大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关晶 张聪;高校学生社团教育功能刍议[N];吉林日报;2011年

5 熊飞;我省“优秀学生社团”受表彰[N];河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罗琦 本报实习生 覃丽丹;绽放校园的青春活力[N];广西日报;2013年

7 赵宏强 王敬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记者 熊飞;志愿服务类社团异军突起[N];河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曹曦;新生如何找准“我的团”[N];中国教育报;2013年

10 李维;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减排[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继冬;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动力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大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轶文;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张芝雄;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李忠诚;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培养建设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翟承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拓展问题探讨[D];山东大学;2007年

6 韩益凤;公民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勇;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承祖;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刘兴华;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1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21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