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从《竺可桢日记》看一位大学校长的精神境界
发布时间:2017-08-11 04:28
本文关键词:“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从《竺可桢日记》看一位大学校长的精神境界
更多相关文章: 《竺可桢日记》 精神境界 抗日战争 浙江大学
【摘要】: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所国立大学,囿于当时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学术生态,浙江大学的崛起特别是抗战期间的迅速发展,固然与主持校政者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对大学使命的正确认知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关,但更为重要原因的是竺可桢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态中坚持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做人处事原则和精神境界。竺可桢在坚持自己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协调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积极而有效地化解政治因素的负面影响,充分调动和利用政治资源,为实现理想和抱负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精神境界引导浙江大学跨越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困难。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竺可桢日记》 精神境界 抗日战争 浙江大学
【分类号】:G647.1
【正文快照】: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人。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10年9月,竺可桢作为第二批“庚款”留学生赴美,1918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18年秋竺可桢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36年4月,竺可桢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静;;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2 郝运福;;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04期
3 陈自清;;让哲学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殿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吴倬;宗教信仰与人的精神境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张婷旖;;从“闲暇”视角诠释高等教育[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9期
6 张婷旖;姜月;;论高等教育的闲暇本质[J];江苏高教;2010年02期
7 陈中文;;《庄子》中人生苦难的表现及解救之道[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苏萍;试论屈原《离骚》的神话寓意[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刘玉娥;浩然之气:孟子人生最高精神境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林烨;;张秀亚散文创作与基督教[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亚楠;元代绘画“逸”的维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4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5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