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留学与日本“国益”——近代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接受政策
本文关键词:接受留学与日本“国益”——近代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接受政策
【摘要】:甲午战后,日本政府逐渐建立了一套针对中国留日公费生、自费生、推荐生、特约生的接受体系,以相对宽松的接受政策吸纳中国留学生,企图以此改善中国人的对日感情,辅助对华外交,扩大在华权益。国民政府成立后,不断提高留日门槛,多次交涉修改这一接受体系,但日本政府固守清末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特别入学规程"。即使中日战争期间日本政府对各伪政权的留日学生"分而受之",如在伪满洲国建立留学认可制度和学席制度,在伪蒙疆政权倾向于招收蒙古族学生和青年喇嘛等,对原有接受政策有所变通,但培养留日学生"日中亲善"感情和服务于日本侵华扩张政策的目的始终未变。这种违背留学教育客观规律的接受政策,自然随着日本战败投降而烟消云散。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日本政府 留日学生 接受政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日本政府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4BZS08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8.9
【正文快照】: 甲午战后,中国人如睡狮猛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留日运动。留日学生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在近代中国留学运动史上独占鳌头,殆无疑义[1]。这一现象虽有种种原因,但无疑与近代中国的留日学生派遣政策和日本对中国留学生的接受政策密切相关。中国的留日学生派遣政策研究成果丰硕[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源;;清末陕西留日学生考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周立英;;1904年云南留日学生浅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潘云成;;论晚清留日学生对我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谢忠强;;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风潮述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徐志民;;大正中后期日本政府改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述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鞠玉华;岳程楠;;留日学生与清末四川教育变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陆军;;清末安徽留日学生述论[J];昆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李芳;;严修《东游日记》中的黔籍留日学生[J];贵州文史丛刊;2013年03期
9 丁焕章;;试论留日学生运动[J];历史教学;1982年09期
10 桑兵;;留日学生发端与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民;;大正中后期日本政府改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探析(1918~1926)[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徐志民;;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1937~194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C];2013年
3 何扬鸣;;浙江早期留日学生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横田素子;;蒙古留日学生会及其《祖国》杂志[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5 徐志民;;抗战时期日本对伪蒙疆政权留日学生政策[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木基元;;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云南》杂志及其革命影响[A];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C];2009年
7 李喜所;;辛亥革命前的留日学生运动[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8 杜鹃;;云南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A];云南省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9 徐志民;;近代日本政府对中国留日学生政策述评(1896~1931)[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郑匡民;;清末留日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以明治日本的影响为例[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杏林大学副教授 刘迪;第三代留日学生该学什么[N];东方早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颜军;留日学生同乡会与清末变革[N];光明日报;2009年
4 演讲人 王晓秋;辛亥革命与留日学生[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陈敏;回眸近代留日潮[N];团结报;2011年
6 陈静波;一本应该记住的杂志——《云南》[N];中国档案报;2005年
7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杨彩丹;山西大学堂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N];光明日报;2011年
8 秦时月 (嘉兴);从140名中国留日学生被开除说起[N];嘉兴日报;2011年
9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同学会会长 黄荣辉;做民间友好使者[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小锐;孙中山在东京的一则演说会公告[N];中国档案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顺长;清末中日教育交流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李跃乾;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与战后台湾政治[D];厦门大学;2007年
3 刘学兵;王希天生平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潘喜颜;清末历史译著研究(1901-1911)[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清末民初江苏留日学生与江苏近代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2 任欣欣;1918年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孙燕;留日学生与清末立宪运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志民;清末山东留日学生与近代山东的政治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纯清;1918年留日学生归国运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朱艳;留日学生与四川近代美术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玖玖;民国时期山东留日学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姚媛;民国时期浙籍留日学生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潘俊杰;早期留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政治运动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金莲;走出夔门——论清末四川留日学生[D];西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51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75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