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视域下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发布时间:2017-09-22 11:26
本文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视域下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考试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加强大学生思想修养的自觉性为着力点的课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途径,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常用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该课程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科学的考试具有导向、激励、评价、诊断等功能,对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深化“基础课”教学与考试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思考当前“基础课”考试,仍然存在着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的考试内容不合理,针对性不强;考试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不平衡性;缺乏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考试重结果、轻过程,是一种静态的考试:考试成绩构成不合理等问题。分析高校“基础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借鉴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基础课”的考试方法,这不仅是从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也是符合时代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本论文本着解决这些问题为目的,于2015年11月份在云南大学对当前高校“基础课”的考试现状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罗杰斯的思想作为理论支撑,对“基础课”考试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性的分析,当前的“基础课”考试不够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而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容却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使“基础课”考试研究有一个新视角。希望本论文所总结的一点建议对“基础课”考试改革具有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考试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导言9-22
- (一)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9-12
- 1、选题的背景9-10
- 2、研究意义10-12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2-18
- 1、国外关于德育考试的研究12-14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4-18
- (三)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18-22
- 1、研究思路18-19
- 2、研究方法19-21
- 3、创新点21-22
- 一、“基础课”考试的相关概述22-32
- (一) “基础课”考试的相关概念22-24
- 1、“基础课”的概念22
- 2、“基础课”考试的概念22-23
- 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23
- 4、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23-24
- 5、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观念24
- (二) “基础课”考试的性质和应具备的特点24-28
- 1、“基础课”考试的性质25-26
- 2、“基础课”考试应具备的特点26-28
- (三) “基础课”考试的功能28-32
- 1、导向功能28-29
- 2、激励功能29-30
- 3、评估功能30-31
- 4、诊断功能31-32
-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相关概述32-41
- (一) 简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观点32-33
- 1、代表人物及观点32-33
- 2、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为理论支撑的缘由33
- (二)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相关概述33-39
- 1、“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归属问题33-35
- 2、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35-39
- (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基础课”的内在关联39-41
- 1、具有相同的教育本质39
- 2、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丰富了“基础课”的考试方式39-40
- 3、两者都关注现实问题40
- 4、两者具有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40-41
- 三、探析“基础课”考试存在的局限性及考试应贯彻的原则41-54
- (一) “基础课”考试存在的局限性42-50
- 1、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2-43
- 2、有的考试内容不合理,针对性不强43-46
- 3、考试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46-47
- 4、缺乏多样化的考试方式47-48
- 5、重考试结果、轻考试过程,是一种“静态”考试48-49
- 6、考试成绩的构成不够合理49-50
- (二) 当前“基础课”考试应该贯彻的原则50-54
-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51-52
- 2、知行统一的原则52
- 3、坚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原则52-53
- 4、科学性原则53
- 5、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53-54
- 四、借鉴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相应对策54-71
- (一)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观念55-57
-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观念的内涵55
-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观念的目的55-57
- (二) 增强考试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57-59
- 1、教考分离57-58
- 2、增强内容结构的合理性58-59
- (三) 考试方式的多样性59-64
- 1、理论知识的考试方式与行为实践的考试方式59-62
- 2、“基础课”期末考试方式的选择62-63
- 3、把握好“基础课”的考试频率63-64
- (四)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64-67
- 1、为什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64-66
- 2、如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66-67
- (五) 变静态考试为动态考试67-68
- 1、动态考试的意义67
- 2、如何变静态考试为动态考试67-68
- (六) 成绩评定要多维度68-71
- 1、成绩评定多维度的原因68
- 2、成绩评定多维度的操作步骤68-71
- 结语71-72
- 附录72-76
- 参考文献76-79
- 致谢79
本文编号:900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0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