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如何整理成“文化史”——以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为中心的讨论
发布时间:2017-12-24 08:36
本文关键词:“国故”如何整理成“文化史”——以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为中心的讨论 出处:《中国哲学史》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胡适等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胡适执笔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从学术理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套经由"国学",把"古学"整理成系统的"文化史"的具体方案。按照该方案,包括经、史、子、集等在内的一切"古学",都将被作为有待考证的资料纳入国学研究领域;然后按照现代学术分科,整理成系统的文化专史。"文化史"既是"整理国故"的最终目标和方向,也代表了中国学术的新范式。然而从具体学术实践看,"整理国故"运动在学术性质、治学方法等方面与文化史研究存在一定紧张关系,从而影响了目标的实现和方案的落实。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所建立起来的文化专史系统,以西方的哲学框架,形塑中国的历史资料,被奉为中国哲学史的开山,实际上也并没有严格遵循他所信奉的实验主义的科学法则,他所建立的文化专史系统并非"小心的求证"的结果。就此而言,"整理国故"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学术的革命和裂变。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世纪史学与中国形象的重构”(项目号13JJD77000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0-02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261
【正文快照】: 1923年北京大学创办《国学季刊》,揭开了“整理国故”运动的大幕。由胡适执笔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被奉为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对于“整理国故”运动,学界近年已发表较多成果,并有学者从五四新派学人纷繁复杂的思想论争中寻绎出一条内在理路:“从正名到打鬼。”①值得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存光;;“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义——“民本/民主”问题与古典儒家民本理念再反思与再检讨(之一)[J];儒藏论坛;2014年00期
2 刘鹿鸣;;“轴心时代”孔子思想的“哲学突破”[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小明;朱熹仁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海燕;巴·格日勒图文学观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3 柴永昌;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君道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黄亮;在思想史与哲学史之间[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7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32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