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以国学热和读经运动为反思案例

发布时间:2017-12-24 13:18

  本文关键词: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以国学热和读经运动为反思案例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启蒙 发蒙 工具化培训 人的养成教育 国学热 读经运动


【摘要】: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应同时保持古典儒学固有的批判性和建设性品格。其批判性表现为对现代教育"工具化"的抵制,其建设性表现为"人的养成教育"对于"工具性人才"的教化提高。由此观之,近年方兴未艾的商业化"国学热"丧失了儒学教育的批判性,把传统文化降低为现代人的文化消费品;"读经运动"则表现出过于激进的批判意识,缺乏建设性,成为一种更加僵化和体制化的"反体制教育"。面对这一问题,有必要重新激活《易经》"发蒙"的教育思想,以对治当代社会"启蒙未遂的坏病"。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222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骞叔;;加强研究,引导国学热健康持续发展[J];理论视野;2007年01期

2 王杰;;当前国学热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J];理论视野;2007年01期

3 栗子;;谈所谓“国学热”[J];华夏文化;2007年01期

4 刘晓林;;中国国学热,热了吗?[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5 刘晓林;;中国国学热的背后[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6 刘晓林;;这样的国学热,可以吗?[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7 滕复;;迈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文化准备——也谈国学热的背后[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8 ;《中华圣人》在国学热中问世[J];领导科学;2007年14期

9 孙小韵;;缺乏精神的“国学热”[J];社会观察;2007年09期

10 ;“国学热”,该如何发展下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罗璇;;“国学热”的冷思考[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2 ;什么叫国学热——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3 詹佳;;由“国学热”反思中国的全球文化角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5 蔡运龙;;老一代科学家更多地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6 陈鸿祥;;“五四”新思潮与当代“国学热”——学习瞿秋白“五四”论札记[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永飞;“国学热”再热也无妨[N];解放日报;2007年

2 简超;不要病态的“国学热”[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仇宇浩;《品三国》与国学热无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蔡永飞;如何看“国学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张颐武;“国学热”也要深化和升级[N];团结报;2010年

6 朱四倍;“国学热”不能热在功利上[N];大众科技报;2010年

7 朱四倍;警惕“国学热”的虚化和功利[N];工人日报;2010年

8 张颐武;“国学热”扩展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宁 实习生 黄辉煌;学者眼中的国学热[N];人民政协报;2005年

10 王杰;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柏宇航;梁启超国学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晶;新吟诵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吕(吕+吕);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结[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8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328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