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画浅谈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人画浅谈 出处:《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人画 董其昌 儒家 道教 封建文人 形似 审美追求
【摘要】:文人画作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绘画思潮在当代中国及世界画坛仍有深刻影响。中国文人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之中。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在绘画领域的丰硕成果。文人画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的发展。文人画是美学意义上的宽泛的概念,它的创作主体是封建文人。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关于“文人画”的研究是百余年来中国画界,以至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从康有为、陈独秀到鲁迅、陈师曾、林凤眠、徐悲鸿直到今天的学者美术家,都发表过精辟的见解。从董其昌南北宗论提出后,对文人画的研究就一直流行,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尽管文人画这个名称在今天已经丧失了它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凯;徐子方;;倪瓒绘画的程式研究——以《渔庄秋霁图》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潜铁宇;李文涛;;青花装饰在现代包装中的审美价值与信息传递[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3 郎琴芳;彭娜娜;;王维诗歌与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画意探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余苏凡;;探索中国画色彩演变历程及原因[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5 段志刚;;浅析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册页艺术[J];大众文艺;2010年03期
6 段其岭;;浅议中国写意性油画的形成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年05期
7 柴红霞;;文人画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8 陈学君;;当代水墨漫画的审美意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梅金莉;;浅谈文人山水画的自由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10 李菖春;刘韬;;论任伯年人物画的艺术特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罗洁;陶渊明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严;“宣和体”及北宋宫廷花鸟画与诗的相关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郑笠;庄子美学与中国古代画论[D];苏州大学;2009年
6 王强;中国新诗的视觉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红霞;文人画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梅;文人山水画点景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4 王芳;仇英山水画审美趣味双重性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继秀;笔简神足—浅析梁楷的水墨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巴图;传承中的中西合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王适;托物言志[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颖;唐宋题画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连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地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吕秀利;高扬的主体意识[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治安;;中国文人画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张宠;;试论董其昌文人画艺术的章法问题[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4期
3 张宠;樊中红;;试论董其昌绘画艺术的笔墨之道[J];作家;2008年08期
4 刘素君;;董源和董其昌[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8期
5 陈濂波;;董其昌的绘画特征及其南北二宗论[J];美与时代(中);2011年06期
6 张恒斌;;董其昌艺术影响之我见[J];创作评谭;2003年05期
7 罗宗贵;;从法国新古典主义看中国文人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高飞;;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张树青;;儒、释、道的科技观比较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邢孟志;;董其昌“南北宗”和“文人画”论之我见[J];艺术教育;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涛;柔弱;;新世纪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史祥;;改革开放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石衍丰;;道教神仙谱系构建历程中的三大制约因素[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唐诚青;;道教神仙信仰和长生理想[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宫哲兵;;道教无极图与大爆炸宇宙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杨立志;;名山宫观的规划布局与道教义理——以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为例[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叶至明;;廿一世纪道教展望——如何适应新世纪、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应超;;积极引导道教更好地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10 刘清复;;道教的传统、变革与发展——畅想道教在新世纪的生长点[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玉林;项圣谟的“画谏”[N];美术报;2006年
2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李光照 本报记者 袁弘;“没事偷着乐”体现了道教中的乐观主义[N];成都日报;2009年
4 雨山;道教的“食疗”[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记者 常青;延安市道教协会成立暨市道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N];延安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树平 实习生 刘丽莎;全市道教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N];天水日报;2010年
7 张树茂 李艳杰;挖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N];南方日报;2008年
8 记者 岳鹏;道教名观年底展新姿[N];兰州日报;2005年
9 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韩心泽;五岳同祈 献礼新中国60华诞[N];郑州日报;2009年
10 罗一萌 梅菊花 徐晶晶 罗怀庚 肖奕 (记者 罗一萌 通讯员 梅菊花 徐晶晶);长春观吴诚真道长升任道教首位女方丈[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尚辉;重构文人画理想[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7 顿子斌;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林煜峰;中国绘画理论对日本南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9 文华宝;画为心印[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10 尹益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宠;董其昌文人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何毅;董其昌以书入画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张玺;和谐的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林莹;从董其昌看文人画的审美意趣之平淡之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郄斌;从“夷夏之辨”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儒、佛道之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剑飞;“南北宗论”——时代的问题,,画家的反应[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7 王志刚;“另类”文人画家傅山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李昆;以古为鉴 继往开来[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程习鹏;从“无李论”看士人阶层观念下的画家地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岳冬;关于近现代中国文人画的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4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33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