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教育旅游专业学生国学素质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试论高等教育旅游专业学生国学素质的培养 出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国学文化课程意义重大,不仅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提升人文素质,同时也是参与文化旅游事业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忽视国学及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追求短期效益,办学目标定位功利化;课程设置不当,偏重旅游专业技能教育而轻视国学文化教育;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国学人文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因此,高校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国学人文素质培养,应在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力量、完善课程结构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三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KJ2012B021)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孔祥骅在其《国学入门》中指出: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1]。国学大师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喻学才;;旅游学界需要提升国学水平[J];旅游学刊;2009年07期
2 张静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教育[J];商场现代化;2006年27期
3 李佳航;;关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玫;姜鹤;胡文华;;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廖俐;;关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3年35期
3 廖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3年47期
4 张祖群;王波;;在旅游与文学之间:喻学才学术树分析(1983—2011年)[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屈曙光;;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张秀玲;章锦河;王妙妙;;中国中档酒店业转型时期的竞争态势和对策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莺;都市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于淑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能力构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心党;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乌兰;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2年10期
3 李虹;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是发展旅游教育的必由之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平;;传统文化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刘秀珍;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蒋九愚;闵慧;王才章;;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08年32期
4 袁瑾;;建构活的文化与活的魂灵——“中国文化”课教学实践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谢兴盛;;应重视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龚晓林;;大学生道德价值提升路径初探[J];人民论坛;2010年32期
7 樊彩萍;刘海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王秀英;;传统文化锻造大学生人文素质[J];湖南农机;2008年07期
9 杨异群;;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09年38期
10 李艳;李海;;国学与大学校训[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瀚;孙超;;当前农业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腊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王顺辉;邹洁;刘彦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曾云莺;王东红;;转型期大学生家庭诚信教育低效的传统文化归因——一个教育者的角度[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熊诗銮;;弘扬国学精华 提高大学生素质[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廖开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卢凤鹏;;构建和谐大学中的几组价值冲突[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9 王莲花;杨萱;;谈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郑波;;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国学不要大跃进[N];东方早报;2005年
2 机关职员 堂吉伟德;“国学天才”悲剧再唤高招改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谢颖;取精用弘,由知而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刘珊珊;让国学之风吹进学生心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张岂之;关于国学本科教育的几点建议[N];光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阳;高校国学院“三国演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媒体评论员 椿桦;公平比“国学天才”重要N倍[N];广州日报;2010年
8 张世昌;感受伦敦帝国学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吴安春;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人文学院历史系 彭林;本体 功夫 境界[N];新清华;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映;新型综合性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福先;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李凤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文建秀;论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德育的推进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魏伟;黑龙江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方琼;论人文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6年
8 王贵勤;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梁菊花;基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10 景春友;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34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33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