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本文选题:高中文言文 + 功用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文言文教学面临着无尽的尴尬。原因是文白之争从未停止,文白有差别并且人们认为“文言无用”,高中文言文教学长期处于被忽视被冷落的地位。那么文言文教学路在何方?本文试图探讨加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与方法。在此目标下,文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在重新审视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是明确提出高中文言文教学“有用”,它不仅有着现实意义,还可学以致用,在现代文的写作等方面提供帮助。二是就改进教学方法提出观点:要“文”“言”并重,直接接触经典,要有历史的眼光,要有文言文的阅读积累,还要大胆借鉴“诵读法”。我们希望高中文言文教学,能够在教材选择上突出生本理念,在继续教育中全面提高教师水平,在高考等各级各类考试中体现新课标精神。那么加强高中文言文教学指日可待。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less slow fee" in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has been puzzling us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s facing endless embarrassment. The reason is that the debate of literary and white language has never stopped, 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people think that "classical Chinese is useless", and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has been neglected for a long time. So where is the way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the article is guided by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It is mainly expounded from two aspects: first, it is clear that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useful", which not only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can be used for practical use, and provides help in the writing of modern Chinese. The second is to put forward the point of view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text" and "words", to contact the classics directly, to have a historical vision, to have the reading accumu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to learn from "reciting method" boldly. We hope that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can give prominence to the idea of students in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er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embody the spiri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n all kinds of examinations such a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o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苏;;利用英文歌曲辅助大学英语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贾永青;;语境提示理论在商务翻译中词义确立的功用[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3 吕昕娱;;红山文化玉器功用初探[J];学术交流;2011年07期
4 安乐;王迪;李彦谋;;试论史学的功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姜革文;;黑格尔的启示——书的功用浅谈[J];出版广角;2011年08期
6 蓝晟;;太极拳四大功用[J];中华养生保健;2011年07期
7 吴延明;;蚯蚓“魔法师”(下)[J];钓鱼;2011年13期
8 张平;梁光胜;孙天强;马雷石;吕中田;;唐氏心意六合拳(续三)[J];武当;2011年08期
9 张平;梁光胜;孙天强;马雷石;吕中田;;唐氏心意六合拳单把(续四)[J];武当;2011年09期
10 无双;;别让自己进入裁员名单[J];黄金时代;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良宝;;谈货币出土地因素的功用[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2 魏敏;;作文评语的功用及优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孔祥东;权凌霄;;蓄能器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孔祥东;权凌霄;;蓄能器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4年
5 张文生;;史学与人生——史学功用别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洪百坚;李远国;;论道教法印的功用与文化价值[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范文斌;;浅谈词典中的插图——兼评《DK.牛津英语图解大词典》[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夏宁;;郁金、姜黄、莪术的鉴别、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9 邬成霖;;中医皮肤科常用内服方药方解[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杭州分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疑难皮肤病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邬成霖;;皮肤美容科常用方剂方解[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佳能LiDE 20/30扫描仪 时尚与功用兼得的乐趣[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2 王世积;功用各异动物血[N];医药经济报;2002年
3 王宝琳;我谐波传动减速器成功用于“神舟”[N];科技日报;2003年
4 青海省中医院 伏新顺;四种大黄 功用有别[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曹玉祥;谈饮茶防病之功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6 黄华;淀粉的功用[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油脂的营养与功用[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8 杨志尧;皂角树的功用与栽培[N];中国特产报;2002年
9 邸永君;历史学的魅力与功用[N];中国民族报;2003年
10 ;专利的功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壮;文体理论与应用文源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建松;早期韵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向回;乐府诗本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凤玲;元代散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挺;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刘红梅;莲池大师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王桐生;柴胡疏肝解郁功用与其用量及配伍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10 张东勋;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琦;加强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顾丽华;清代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沿革及其社会功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政;论高中文言文的语言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鹏;水浒传中韵文的地位和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贾广瑞;理校方法论[D];山西大学;2006年
6 杨保勇;赣文化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洪飞;1913年《联邦储备法》的制定及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9 冯汝林;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华丽;卢梭与鲁迅的启蒙功用之比较[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79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