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生本”理念下小学国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6 06:38
【摘要】:正一、什么是生本教育1.内涵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是教育的本体,把教转化为学,一切为学而设计。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2.生本教育对国学教学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般只接触一些诗词歌赋,对丰富的传统
[Abstract]:What is born-based education 1. The core of this education is that students are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eaching is transformed into learning, and everything is designed for learning.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 is to tru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student as the Noumenon and regard everything as the educational value principle.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lassics at present, school education does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ents from 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high school generally only come into contact with some poems, songs and poems, and have rich traditions.
【作者单位】: 河北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涛;;传统文化研究的立场、态度和方法[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4期

2 袁行霈;;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10期

3 纪宝成;;振兴国学之我见[J];学习月刊;2009年03期

4 唐丽莉;徐佩瑛;;国学的当代思考及其传承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5 李宗桂;;国学与时代精神[J];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6 ;国学不是一个圈[J];国学;2007年03期

7 陈斐;;国学与国家文化安全[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8 袁济喜;;国学与当代[J];前进论坛;2010年05期

9 张宁;;论国学教育与新闻知识[J];中国报业;2011年12期

10 刘丹忱;;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绛;;从“中学”到“国学”——兼论国学的现代性[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2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4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谢金良;;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媛媛;张小平;;谈色生“辉”——论中国五色的象征意义[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韦英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金英;;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以安顺屯堡文化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苗枫邋实习生 卫学军 葛峰 通讯员 区竞志;国学=之乎者也=有面子?[N];南方日报;2007年

2 尽心;国学热:“乍暖”是否“还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周生邋(书评人);珍惜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顾家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谈国学争鸣的历史论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爽;“特色中华国学”溢彩鹤乡[N];盘锦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瑞英;国学研究论坛呼吁汉字传承必须保持稳定[N];光明日报;2009年

7 林存光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一鸣;万万不能化“神奇”为“腐朽”[N];南方周末;2010年

9 记者 张微;第二次“国学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记者 王超;让国学研究在锦州大放异彩[N];锦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5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东e,

本文编号:2145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45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