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国哲学现代形态的时间轨迹

发布时间:2018-08-23 09:28
【摘要】:本文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说明"中国哲学现代形态"概念的含义。首先在回顾中国哲学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其次提出了当前中国哲学界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最后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哲学应向"一般哲学"和"世界哲学"方向发展的主张。
[Abstract]: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form of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ancient form to modern form,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and obstacles that the Chinese philosophy circles are facing at present.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nd demonstrates that Chinese philosophy should develop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general philosophy" and "world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新;干成俊;戴兆国;宣庆坤;;回归经典教育 倡导人文教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笔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冬;李军松;;薛福成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会通[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4 路振召;;正义与社会正义辨正[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陈博;;略论传统内圣外王思想的理想建构及其内在张力[J];兵团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6 张旭恺;;新儒家人生境界理论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霍云立;;论古代儒家思想中实践主体的他律性[J];才智;2010年28期

8 张克政;;冯友兰“新理学”义利观及其当代意义略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史爱兵;;艺术的本然——冯友兰的艺术观之一[J];长城;2009年04期

10 张寰;;知行合一与孔子的理想人格[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白龙飞;邱环;;儒学变革与中国古代科技[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单纯;;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3 于化民;;“一二一”运动中的西南联大教授会与教授们[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4 臧宏;;谈新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两个“转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伟;诚信知行的形成机制与教育干预[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张小苹;荀子传经考[D];浙江大学;2011年

8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宜;论中国古典建筑之门的审美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岩;“情理法”在清末的断裂与新生[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羽香;论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及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劝;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明聚;李翱《复性书》心性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宝端;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汉相;郭象独化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邱明涛;马一浮“六艺论”考论:以普遍主义问题为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耀南;;论“国学”之作为“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戴伟;;“国学热”的冷思考——基于中西传统文化差异的视角[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方铭;;关于国学及国学一级学科设立的一些问题[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4期

4 何辉斌;;论西学研究的地位和方法[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5 赵敦华;;中国哲学现代形态的时间轨迹[J];学术研究;2008年11期

6 席文启;;如何科学地看待国学[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桑兵;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J];历史研究;1996年05期

8 罗厚立;“赛先生”与国学[J];读书;2001年02期

9 汤一介;;国学与21世纪[J];名人传记(上半月);2007年02期

10 刘梦溪;;刘梦溪 到底什么是国学?[J];东方养生;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国学国医岳麓论坛各论坛介绍[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3 李穆;;浅谈国学、医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4 汤家厚;;《徐霞客游记》是“国学”不可或缺的经典[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5 ;什么叫国学热——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6 郭因;;国学与管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7 ;编后[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8 陇菲;;《国学论衡》第三辑编辑预想[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宗旨[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10 晓任;;游记全译重新出版 国学热潮再添薪火——穿越时空的《徐霞客游记全译》述评[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菁霞;龚鹏程:从西学到国学,从台湾到北京[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李宪堂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国学热的冷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敢峰;倡言国学创新[N];人民日报;2004年

4 许博渊;振兴国学:恋旧莫如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5 CBN特约记者 王菲宇;刘东:国学精神不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谈谈国学概念的逻辑推证与今学话语优先权问题(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谈谈国学概念的逻辑推证与今学话语优先权问题(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刘梦溪;国学和“六艺之学”[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封寿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学大师[N];解放日报;2009年

10 干春松;在人大听国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2 赵晖;西学东渐与清代前期数学[D];浙江大学;2005年

3 高俊;论穆藕初的实业振兴思想[D];复旦大学;2006年

4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D];西北大学;2006年

6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庄桂成;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高凤林;长征历史地位和作用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贺庆;论批判教条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陈涛;初论从非物化角度认识设计及创新方法[D];燕山大学;2012年

3 黄立营;当代中国理论界教条主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谭超;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董军明;建国以来毛泽东关于教条主义、修正主义问题之认识轨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郝志洁;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邹宁;国学启蒙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晓波;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尚卿;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教条主义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建平;论明末清初士大夫对西学态度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98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98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