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东西交汇中的王国维治学特点

发布时间:2018-08-24 20:26
【摘要】: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学术传统的重要奠基者,他的学术成就的取得不仅与他早年所打下的深厚扎实的国学根柢有关,而且更与他对西学的广泛深入的接触和吸收分不开。正是他这种广博、深厚的学术素养,造就了他在现代学术史上融会中西、贯通古今、截断众流、卓然独往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途径。
[Abstract]:Wang Guowei is an important founder of Chinese modern academic tradition.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his deep and sol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learning in his early years, but also related to his extensive and deep contact and absorp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It is h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academic accomplishment that has created his unique academic style and academic approach in the modern academic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West, throug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cut off the strea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259.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能为;;绕不过的康德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杨慧民;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优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许晓平;后现代视野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徐明军;蔡元培思想发展的一个环节:从伦理代宗教到美育代宗教[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黄玉顺;;“生活儒学”以及公民道德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杨庆东;《小说月报》与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7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8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9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凡;;康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探析[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2 庄晓平;;康德的自主理论:能否成为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J];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3 马晓颖;;自由与必然关系的康德式解决——论康德的先验自由[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居俊;;康德认识论中直观杂多的起源——兼论为何物自体不是它们的成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白文君;;也论康德自由概念的三层次[J];兰州学刊;2011年06期

6 周祖谦;;王国维之“无我”、“有我”二境界非“优美”、“宏壮”辨[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李萌e,

本文编号:2201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01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