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教育与《诗》教
发布时间:2021-03-15 09:01
先秦时期的《诗经》教育对中国古代《诗经》阐释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形成皆有重要影响,故理清先秦《诗》教的发生发展情况意义十分重大。而《诗》教的发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尤其是与当时的整体教育背景关系密切,因此,在考察先秦整体教育背景的基础上对《诗》的教习情况进行系统探讨,将有助于把握先秦《诗》教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其各阶段的不同特点。而且,在整体把握先秦《诗》教情况的基础上,还可以顺利解决《诗序》研究中出现的部分问题。本着这一思路,本文从先秦的整体教育背景切入,从中清理出《诗》教发展的各阶段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就其与《诗序》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本文按时代先后顺序,将先秦时期的教育分为西周官学教育、春秋战国官学教育与春秋战国私学教育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在具体操作上,分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第一个层次,对先秦时期的整体教育背景进行文献学考证;第二个层次,以先秦时期的整体教育背景为基础考察《诗》教的存在状况及其特点;第三个层次,探讨先秦《诗》教与《诗序》的关系问题,就某些具体问题做出解释。绪论,介绍选题缘起,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意义,回顾本论题研究的历史。第...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论文研究方法
三 论文创新意义
四 本论题的研究史概况
(一) 二十世纪以前的研究状况
(二) 二十世纪以来的研究状况
第一章 西周时期的教育与《诗》教
第一节 西周教育与《诗》教关系的文献考察
一 乡学教育系统考察
二 国学教育系统考察
三 对相关问题的附论
四 小结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诗》教情况
一 “乐语”之“语”
二 关于“六诗”
三 以三《礼》中记载的仪式四言韵语看《诗经》
四 小结
第三节 西周《诗》教与《诗序》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学教育与《诗》教
第一节 春秋战国官学教育与《诗》教关系的文献考察
一 官学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 官学教育中不同门类的发展状况
(一) 宫廷教育情况考论
(二) 国学教育情况考论
(三) 乡学教育情况考论
(四) 博士与稷下学宫教育情况考论
三 小结
第二节 春秋战国官学《诗》教的发展情况
一 春秋战国官学《诗》教的大致传习情况
二 引赋《诗》资料分析
三 小结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诗》教与《诗序》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与《诗》教
第一节 春秋战国私学教育与《诗》教关系的文献考察
一 总论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情况
(一) 儒家的教育情况
(二) 墨家的教育情况
(三) 杂家的教育情况
(四) 其他诸子的教育情况
三 小结
第二节 春秋战国私学教育中的《诗》教情况
一 儒家《诗》教
(一) 孔子《诗》教
(二) 孟子《诗》教
(三) 荀子《诗》教
(四) 出土简帛儒家文献中的《诗》教情况
二 墨家《诗》教
三 杂家《诗》教
四 道、法家与《诗》教
五 小结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诗》教与《诗序》
附录:从《缁衣》看《都人士·诗序》的编辑时代
总论
一 先秦时期的教育情况
二 《诗》教发展情况
三 先秦《诗》教与《诗序》的关系
附录:从先秦典籍中的逸诗看今传《毛诗》的相关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店楚简“以教治民”思想探析[J]. 高青莲. 理论月刊. 2007(03)
[2]对《诗经》作为乐教教材的思考[J]. 陈艺凤. 语文学刊. 2006(16)
[3]战国时代《诗》的传播与特点[J]. 马银琴. 文学遗产. 2006(03)
[4]从传播学视角看《诗经》在春秋时期的流传及其影响[J]. 何如月.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01)
[5]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J]. 周泉根. 中国文化研究. 2006(01)
[6]战国纷乱与《诗经》传本的歧出[J]. 刘毓庆,郭万金.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7]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孔子《诗》教[J]. 张蕊. 兰州大学学报. 2005(02)
[8]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J]. 郭英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9]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J]. 刘毓庆,郭万金. 文史哲. 2005(01)
[10]论先秦“诗教”传统的起源与兴衰[J]. 蔡世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博士论文
[1]子夏及其学派研究[D]. 步如飞.山东大学 2007
[2]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 王化平.四川大学 2006
[3]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 张国安.扬州大学 2004
[4]汉代《诗经》学及其渊源考论[D]. 刘立志.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春秋时期<诗>的传播及<诗>学观念的变化[D]. 赵琳.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3920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论文研究方法
三 论文创新意义
四 本论题的研究史概况
(一) 二十世纪以前的研究状况
(二) 二十世纪以来的研究状况
第一章 西周时期的教育与《诗》教
第一节 西周教育与《诗》教关系的文献考察
一 乡学教育系统考察
二 国学教育系统考察
三 对相关问题的附论
四 小结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诗》教情况
一 “乐语”之“语”
二 关于“六诗”
三 以三《礼》中记载的仪式四言韵语看《诗经》
四 小结
第三节 西周《诗》教与《诗序》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学教育与《诗》教
第一节 春秋战国官学教育与《诗》教关系的文献考察
一 官学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 官学教育中不同门类的发展状况
(一) 宫廷教育情况考论
(二) 国学教育情况考论
(三) 乡学教育情况考论
(四) 博士与稷下学宫教育情况考论
三 小结
第二节 春秋战国官学《诗》教的发展情况
一 春秋战国官学《诗》教的大致传习情况
二 引赋《诗》资料分析
三 小结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诗》教与《诗序》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与《诗》教
第一节 春秋战国私学教育与《诗》教关系的文献考察
一 总论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教育情况
(一) 儒家的教育情况
(二) 墨家的教育情况
(三) 杂家的教育情况
(四) 其他诸子的教育情况
三 小结
第二节 春秋战国私学教育中的《诗》教情况
一 儒家《诗》教
(一) 孔子《诗》教
(二) 孟子《诗》教
(三) 荀子《诗》教
(四) 出土简帛儒家文献中的《诗》教情况
二 墨家《诗》教
三 杂家《诗》教
四 道、法家与《诗》教
五 小结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诗》教与《诗序》
附录:从《缁衣》看《都人士·诗序》的编辑时代
总论
一 先秦时期的教育情况
二 《诗》教发展情况
三 先秦《诗》教与《诗序》的关系
附录:从先秦典籍中的逸诗看今传《毛诗》的相关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店楚简“以教治民”思想探析[J]. 高青莲. 理论月刊. 2007(03)
[2]对《诗经》作为乐教教材的思考[J]. 陈艺凤. 语文学刊. 2006(16)
[3]战国时代《诗》的传播与特点[J]. 马银琴. 文学遗产. 2006(03)
[4]从传播学视角看《诗经》在春秋时期的流传及其影响[J]. 何如月.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01)
[5]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J]. 周泉根. 中国文化研究. 2006(01)
[6]战国纷乱与《诗经》传本的歧出[J]. 刘毓庆,郭万金.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7]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孔子《诗》教[J]. 张蕊. 兰州大学学报. 2005(02)
[8]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J]. 郭英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9]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J]. 刘毓庆,郭万金. 文史哲. 2005(01)
[10]论先秦“诗教”传统的起源与兴衰[J]. 蔡世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博士论文
[1]子夏及其学派研究[D]. 步如飞.山东大学 2007
[2]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 王化平.四川大学 2006
[3]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 张国安.扬州大学 2004
[4]汉代《诗经》学及其渊源考论[D]. 刘立志.南京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春秋时期<诗>的传播及<诗>学观念的变化[D]. 赵琳.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3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8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