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可穿戴智能产品造型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9 22:25
随着可穿戴智能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人类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可穿戴智能产品以特有的优势使其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表现逐年提升,成为科技发展的一种大趋势。现如今,在商业文化与西方“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可穿戴智能产品在造型设计中大量的重复国外的设计理念,使得中国设计难以走向世界,打开世界市场。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背景下,中国产品急需创新。在总结国外优秀的产品设计后,不难发现,只有将自身文化融入造型设计中,才能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故本文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可穿戴智能产品造型的设计中,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可穿戴智能产品造型设计相结合,通过对中国历代文化对设计的影响的解析,及传统哲学思想、审美观分析,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可穿戴智能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应用,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可穿戴智能产品造型设计的切入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用户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设计元素,并通过设计实例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可穿戴智能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的造型相结合,成功的体现其东方之冠、天下粮仓的寓意如设计道路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设计来说,设计中传统文化复古现象、文化自觉与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依然图 1-1 2008 北京奥运会会徽
3图 1-3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产品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品早在上世纪中叶在国外就已有概念,国外对相论也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直到 21 世纪可穿戴里。第一款蓝牙耳机面世,解放双手的通话体验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可穿戴设备技术发展全梳理[J]. 电子世界. 2017(03)
[2]基于工业设计视角的卫浴用家纺产品优化设计[J]. 高小红.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6(06)
[3]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J]. 魏杨巧慧. 大众文艺. 2015(17)
[4]佛教与佛具[J]. 林锦发.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07)
[5]浅谈金镶玉的历史及使用[J]. 刘琼. 大众文艺. 2014(07)
[6]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模型研究与应用[J]. 王伟伟,胡宇坤,金心,杨晓燕. 包装工程. 2014(06)
[7]增强现实技术简述[J]. 朱杰. 科技传播. 2014(02)
[8]中国设计教育中的文化自觉[J]. 马丹,王铁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9]大数据的前世今生[J]. 张洪云,姜茂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3(05)
[10]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史论学科发展简述[J]. 郭秋惠. 装饰. 2013(10)
博士论文
[1]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研究[D]. 金银.武汉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游戏精神的可穿戴设备设计研究[D]. 王子乔.东南大学 2016
[2]可穿戴设备造型及UI设计研究[D]. 熊诗琴.东南大学 2016
[3]基于交互设计技术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设计[D]. 韩文雅.华北电力大学 2015
[4]可穿戴智能产品设计发展趋势探究[D]. 赵元轩.北京理工大学 2015
[5]以用户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方法研究与应用[D]. 周将铭.清华大学 2013
[6]贝聿铭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韩晓娇.浙江农林大学 2012
[7]靳埭强设计思想与风格研究[D]. 王淑慧.西北师范大学 2012
[8]工笔人物画色彩的情感研究[D]. 王碧美.青岛科技大学 2011
[9]我国宗教政策与国家安定团结研究[D]. 何华星.燕山大学 2010
[10]明清古锁的文化意蕴及其象征符号表达[D]. 谢玮.扬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90331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的造型相结合,成功的体现其东方之冠、天下粮仓的寓意如设计道路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设计来说,设计中传统文化复古现象、文化自觉与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依然图 1-1 2008 北京奥运会会徽
3图 1-3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产品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品早在上世纪中叶在国外就已有概念,国外对相论也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直到 21 世纪可穿戴里。第一款蓝牙耳机面世,解放双手的通话体验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可穿戴设备技术发展全梳理[J]. 电子世界. 2017(03)
[2]基于工业设计视角的卫浴用家纺产品优化设计[J]. 高小红.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6(06)
[3]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J]. 魏杨巧慧. 大众文艺. 2015(17)
[4]佛教与佛具[J]. 林锦发.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07)
[5]浅谈金镶玉的历史及使用[J]. 刘琼. 大众文艺. 2014(07)
[6]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模型研究与应用[J]. 王伟伟,胡宇坤,金心,杨晓燕. 包装工程. 2014(06)
[7]增强现实技术简述[J]. 朱杰. 科技传播. 2014(02)
[8]中国设计教育中的文化自觉[J]. 马丹,王铁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9]大数据的前世今生[J]. 张洪云,姜茂盛.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3(05)
[10]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史论学科发展简述[J]. 郭秋惠. 装饰. 2013(10)
博士论文
[1]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研究[D]. 金银.武汉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游戏精神的可穿戴设备设计研究[D]. 王子乔.东南大学 2016
[2]可穿戴设备造型及UI设计研究[D]. 熊诗琴.东南大学 2016
[3]基于交互设计技术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设计[D]. 韩文雅.华北电力大学 2015
[4]可穿戴智能产品设计发展趋势探究[D]. 赵元轩.北京理工大学 2015
[5]以用户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方法研究与应用[D]. 周将铭.清华大学 2013
[6]贝聿铭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韩晓娇.浙江农林大学 2012
[7]靳埭强设计思想与风格研究[D]. 王淑慧.西北师范大学 2012
[8]工笔人物画色彩的情感研究[D]. 王碧美.青岛科技大学 2011
[9]我国宗教政策与国家安定团结研究[D]. 何华星.燕山大学 2010
[10]明清古锁的文化意蕴及其象征符号表达[D]. 谢玮.扬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90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9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