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清诗话论《诗经》之“情”探析

发布时间:2021-04-08 11:42
  情,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在清代则成为“界定《诗经》文学属性的标准”,从而也成为清代《诗经》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清人论《诗经》,虽然仍以经学阐释为主流,但是也逐渐显示出他们对于《诗经》的文学性理解。清人回归《诗经》文本,不再完全遵从《小序》去附会说《诗》,也不采朱熹的“淫诗说”,而是注意到《诗经》中包括男女之情在内的一己之情,并且承认这些一己之情存在的合理性。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主要特征时,虽然仍以“温柔敦厚”、“思无邪”为论,但相较于前代的汉学和宋学,其内涵却发生了改变。清代诗话家以内在性情为根本,主张通过人格的道德完善,来求得文学情感与人之性情真、雅的真正统一,他们将《诗经》的诗教功用变传统的外在规范为内在的审美自觉。本文分绪论及四章正文来对清诗话论《诗经》之“情”进行探析。绪论部分首先综述了清代《诗经》学的整体研究概况、清代《诗经》的文学阐释研究现状、清代诗学的总体特征以及学界现阶段对于清代论《诗经》的诗话以及《诗经》之“情”的研究现状。明确了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尚未出现专门性的著作或论文对清诗话中的《诗经》之“情”作整体的梳理探究。论文的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的选题意义
    (二) 研究成果述评
    (三)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清诗话对《诗经》之“情”内涵的阐释
    (一) 表现家国之志的一世之情
    (二) 贵其悲哀欢愉的一己之情
        1、男女之情
        2、亲情和友情
        3、羁旅之情
        4、感时伤秋之情
        5、“穷通出处”之情
二、清诗话对《诗经》之“情”具体特征的阐发
    (一) 情尚真
    (二) 情贵雅
    (三) 情系生命
    (四) 情关乎学
三、清诗话对《诗经》之“情”艺术表达方式的阐述
    (一) 吟咏式的“情性”韵律
    (二) “情深不知词繁”的章句结构
    (三) 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1、触景生情
        2、缘情写景
        3、借物抒情
四、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个案分析
    (一) 《原诗》:《诗经》之“情”关乎理、真和正
        1、《诗经》的源头之本在于“情”之“正”
        2、《诗经》的感人肺腑在于“情”之“真”
        3、《诗经》之“情”关乎“理”
    (二) 《退庵随笔》:《诗经》中与技巧并行不悖的经世之“情”
        1、从《序》说《诗》,回归诗教
        2、对《诗经》艺术技巧的探讨赏析
    (三) 《诗概》:《诗经》性情与义理巧妙相连
        1、《诗经》之义理在于得性情之正
        2、对《诗经》艺术技巧的审美探析
结语
    (一) 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哲学倾向
    (二) 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文学回归
    (三) 清诗话论《诗经》之“情”的诗学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王船山《诗经》文学诠释的核心范畴[J]. 李兆禄.  船山学刊. 2011(03)
[2]清代《诗经》的文学接受成就[J]. 宁宇.  泰山学院学报. 2009(05)
[3]清代以文学说《诗》文献述论[J]. 何海燕.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7(02)
[4]“诗言志”与“诗缘情”辨疑[J]. 徐定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5]清代诗话论《诗经》资料辑录[J]. 龚鹏程.  诗经研究丛刊. 2006(01)
[6]诗话诗经学[J]. 龚鹏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7]论“真”的美学内涵[J]. 陈良运.  东南学术. 2002(06)
[8]汉宋诗经学的异同[J]. 檀作文.  齐鲁学刊. 2001(01)
[9]清代诗学专著类说(下)[J]. 张寅彭.  古典文学知识. 1996(05)
[10]《诗》入乐与《汉书·艺文志》中的诗观念[J]. 汪祚民.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博士论文
[1]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 孙兴义.云南大学 2011
[2]清代诗经学研究[D]. 陈国安.苏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浅析叶燮《原诗》中的“情”[D]. 管磊.上海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25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25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