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
发布时间:2021-04-08 21:52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作为近代出版业执牛耳者,在历史类书籍的出版上拥有丰硕成果,直接推动了近代史学的发展。同时,这些成果更反映出以商务印书馆为典型的出版业与近代史学之间的关联,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轨迹与特点也能在其中觅得线索。然而,学界涉及多零星碎语,不成篇章。有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整理近代商务印书馆在历史类出版物上的重要成绩,发掘其中所具有的史学价值和影响,从而彰显商务印书馆的史学贡献以及与近代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全文除绪言、结语外,主体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一章。第一章论述在近代主客观因素驱动下,商务印书馆具有盎然生命力与稳固的基础,与此同时,探讨近代史学在历史叙事方式上的发展需求和商务印书馆应对这种需求所做的有效实践。第二章通过阐述张元济与王云五各自领导的史籍出版道路,总结商务印书馆在整理史籍方面的成绩,并讨论这些史籍成果与近代史家间的互动反馈。第三章依据近代中西史学交汇的文化背景,叙述商务印书馆在不同时期出版外国史著作的变化,以及出版中国历史人物传记与年谱的新突破,并着重论述何炳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历史类书籍上所作的贡献。第四章根据近代历史学分科分工的特点,论述商务印书馆出...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商务印书馆成长环境及近代史学发展需求
第一节 作为新式出版平台的有利环境
一、新式学堂的兴起
二、传统书业的没落
三、上海地区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
第二节 近代史学发展的客观因素
一、历史叙事方式的改变
二、商务印书馆新编历史教科书的有效实践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早期史籍出版意识的变化
一、出版史籍的殷鉴救亡意识
二、自觉保存古代史学成果的意识
第二节 商务印书馆史籍出版双轨及其史学价值
一、张元济的史籍出版道路及其史学价值
二、王云五的史籍出版道路及其史学价值
三、商务印书馆出版史籍与史家反馈互动
第三章 中西交汇下历史类书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外国史著作出版的不断成熟
第二节 商务印书馆人物传记出版上新的突破
一、《少年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二、《中国史学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第三节 何炳松与商务印书馆历史类书籍的出版
一、何炳松重视西洋史学著述的出版方向
二、何炳松主编《史地小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第四章 分科分工下的历史类书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化史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出版《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史学酝酿
二、《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组稿与来源
三、《中国文化史丛书》史学价值及意义
第二节 “大学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出版“大学丛书”的前期酝酿
二、“大学丛书”中历史类书籍质量的两重保证
三、“大学丛书”中历史类书籍的高质量
四、“大学丛书”的史学意义
第五章 杂志、工具书的出版及其史学贡献
第一节 《东方杂志》及其史学价值
一、史学史及史学方法研究类成果
二、中国史研究类成果
三、世界史研究类及其他成果
四、《东方杂志》的史学意义
第二节 出版工具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中国人名大辞典》及其史学价值
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其史学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务印书馆历史类出版物与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发展(1897~1949)[J]. 张越. 江海学刊. 2018(01)
[2]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分期问题[J]. 许静波. 中国出版. 2014(14)
[3]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与近代中国大学教材建设[J]. 肖朗,吴涛. 高等教育研究. 2013(12)
[4]萧一山与《清代通史》[J]. 王家范. 历史研究. 2006(02)
[5]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新范式[J]. 陈其泰. 史学集刊. 2005(03)
[6]《清史稿》的编修过程[J]. 韩永福. 历史档案. 2004(01)
[7]《中华二千年史》的特色与邓之诚的史学思想[J]. 王记录. 兰州学刊. 1997(04)
[8]夏曾佑对通史撰著的贡献[J]. 陈其泰. 史学史研究. 1990(04)
[9]中外人名、地名辞典选介[J]. 池言. 辞书研究. 1989(01)
[10]重印《中国交通史》题记[J]. 白寿彝. 史学史研究. 1987(03)
硕士论文
[1]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研究[D]. 杨勇.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大学丛书》译著研究初探[D]. 乔秀云.东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6342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商务印书馆成长环境及近代史学发展需求
第一节 作为新式出版平台的有利环境
一、新式学堂的兴起
二、传统书业的没落
三、上海地区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
第二节 近代史学发展的客观因素
一、历史叙事方式的改变
二、商务印书馆新编历史教科书的有效实践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早期史籍出版意识的变化
一、出版史籍的殷鉴救亡意识
二、自觉保存古代史学成果的意识
第二节 商务印书馆史籍出版双轨及其史学价值
一、张元济的史籍出版道路及其史学价值
二、王云五的史籍出版道路及其史学价值
三、商务印书馆出版史籍与史家反馈互动
第三章 中西交汇下历史类书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外国史著作出版的不断成熟
第二节 商务印书馆人物传记出版上新的突破
一、《少年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二、《中国史学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第三节 何炳松与商务印书馆历史类书籍的出版
一、何炳松重视西洋史学著述的出版方向
二、何炳松主编《史地小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第四章 分科分工下的历史类书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化史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出版《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史学酝酿
二、《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组稿与来源
三、《中国文化史丛书》史学价值及意义
第二节 “大学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出版“大学丛书”的前期酝酿
二、“大学丛书”中历史类书籍质量的两重保证
三、“大学丛书”中历史类书籍的高质量
四、“大学丛书”的史学意义
第五章 杂志、工具书的出版及其史学贡献
第一节 《东方杂志》及其史学价值
一、史学史及史学方法研究类成果
二、中国史研究类成果
三、世界史研究类及其他成果
四、《东方杂志》的史学意义
第二节 出版工具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中国人名大辞典》及其史学价值
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其史学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务印书馆历史类出版物与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发展(1897~1949)[J]. 张越. 江海学刊. 2018(01)
[2]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分期问题[J]. 许静波. 中国出版. 2014(14)
[3]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与近代中国大学教材建设[J]. 肖朗,吴涛. 高等教育研究. 2013(12)
[4]萧一山与《清代通史》[J]. 王家范. 历史研究. 2006(02)
[5]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新范式[J]. 陈其泰. 史学集刊. 2005(03)
[6]《清史稿》的编修过程[J]. 韩永福. 历史档案. 2004(01)
[7]《中华二千年史》的特色与邓之诚的史学思想[J]. 王记录. 兰州学刊. 1997(04)
[8]夏曾佑对通史撰著的贡献[J]. 陈其泰. 史学史研究. 1990(04)
[9]中外人名、地名辞典选介[J]. 池言. 辞书研究. 1989(01)
[10]重印《中国交通史》题记[J]. 白寿彝. 史学史研究. 1987(03)
硕士论文
[1]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研究[D]. 杨勇.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大学丛书》译著研究初探[D]. 乔秀云.东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6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2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