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基本品格 ——以《折狱龟鉴补》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5-13 14:36
近年以来,司法改革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学者们都纷纷在思考和探讨如何从本土资源中借鉴合理的内容来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笔者认为,单纯依靠制度层面的改造是不够的,充其量只能达到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效果。任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只有从思想文化这一根本上来解决问题才是最佳选择。而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司法文化可以说一直都占据了核心地位,所以传统司法文化中的精华对于当代的司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是以《折狱龟鉴补》这本书为视角,通过对书中所记载的719则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抽象出案例中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基本品格。论文中主要研究了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五种基本品格,即伦理主义、和谐主义、人本主义、神秘主义和全能主义。从这些研究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人表现在司法领域里的智慧,尽管其中有些制度或是原则也有不科学之处,但是其中的合理部分仍然是值得今人学习的。总而言之,正如古人所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因此,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这个过程中,要批判地继承国内的法律历史遗产,为当今服务。笔者正是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司法文化进行研究,取其...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伦理主义
1.1 经义决狱
1.2 赦宥复仇
1.3 亲亲相隐
1.4 代刑制度
第2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和谐主义
2.1 和谐的理念设计:无讼是求
2.1.1 无讼思想的内涵
2.1.2 无讼思想的成因
2.2 和谐的制度保障:调处息争
2.2.1 义理劝谕
2.2.2 道德感化
2.2.3 诚心自责
2.2.4 慷慨解囊
第3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神秘主义
3.1 神明裁判
3.2 因果报应
第4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人本主义
4.1 德主刑辅,注重教化
4.2 摆脱神判,重视证据
4.2.1“五声听狱”法
4.2.2 勘验鉴定法
4.3 宽仁慎刑,爱惜人命
4.3.1 矜恤弱者
4.3.2 罪疑惟轻
第5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全能主义
5.1 司法的行政化
5.2 司法的非专门化、非职业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司法的伦理特质及其现代价值[J]. 周帼. 河北学刊. 2011(01)
[2]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再评价[J]. 崔永东. 法治研究. 2010(12)
[3]论鬼神观念对中国传统司法的积极意义[J]. 李文军. 河北法学. 2009(07)
[4]无讼的价值理想与和谐的现实追求——中国传统司法基本特质的再认识[J]. 顾元,李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神灵信仰、信息甄别与古代清官断案[J]. 吴元元.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6)
[6]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 汪世荣. 中国法学. 2006(01)
[7]中国司法文化传统的基本品格及其革新[J]. 郑旭文,徐振东. 天府新论. 2006(01)
[8]情、理、法的冲突与整和——浅议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特色[J]. 王康. 沧桑. 2005(Z1)
[9]中国传统司法的伦理属性及其影响[J]. 范忠信.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10]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价值取向[J]. 夏锦文. 学习与探索. 2003(01)
博士论文
[1]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 杨帆.中国政法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从《折狱龟鉴补》看中国古代法官的司法理念[D]. 翟微.吉林大学 2013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理法及其现代转型[D]. 王芳倩.曲阜师范大学 2012
[3]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的积极影响[D]. 滕召旭.沈阳师范大学 2011
[4]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D]. 丁行正.河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84191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伦理主义
1.1 经义决狱
1.2 赦宥复仇
1.3 亲亲相隐
1.4 代刑制度
第2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和谐主义
2.1 和谐的理念设计:无讼是求
2.1.1 无讼思想的内涵
2.1.2 无讼思想的成因
2.2 和谐的制度保障:调处息争
2.2.1 义理劝谕
2.2.2 道德感化
2.2.3 诚心自责
2.2.4 慷慨解囊
第3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神秘主义
3.1 神明裁判
3.2 因果报应
第4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人本主义
4.1 德主刑辅,注重教化
4.2 摆脱神判,重视证据
4.2.1“五声听狱”法
4.2.2 勘验鉴定法
4.3 宽仁慎刑,爱惜人命
4.3.1 矜恤弱者
4.3.2 罪疑惟轻
第5章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全能主义
5.1 司法的行政化
5.2 司法的非专门化、非职业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司法的伦理特质及其现代价值[J]. 周帼. 河北学刊. 2011(01)
[2]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再评价[J]. 崔永东. 法治研究. 2010(12)
[3]论鬼神观念对中国传统司法的积极意义[J]. 李文军. 河北法学. 2009(07)
[4]无讼的价值理想与和谐的现实追求——中国传统司法基本特质的再认识[J]. 顾元,李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神灵信仰、信息甄别与古代清官断案[J]. 吴元元.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6)
[6]中国古代的判例研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 汪世荣. 中国法学. 2006(01)
[7]中国司法文化传统的基本品格及其革新[J]. 郑旭文,徐振东. 天府新论. 2006(01)
[8]情、理、法的冲突与整和——浅议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特色[J]. 王康. 沧桑. 2005(Z1)
[9]中国传统司法的伦理属性及其影响[J]. 范忠信.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10]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价值取向[J]. 夏锦文. 学习与探索. 2003(01)
博士论文
[1]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 杨帆.中国政法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从《折狱龟鉴补》看中国古代法官的司法理念[D]. 翟微.吉林大学 2013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理法及其现代转型[D]. 王芳倩.曲阜师范大学 2012
[3]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的积极影响[D]. 滕召旭.沈阳师范大学 2011
[4]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D]. 丁行正.河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84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8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