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哈佛燕京学社研究 ——民国时期校际合作的成功个案

发布时间:2021-05-15 19:51
  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迫使中国教育界做出回应,中国教育与中国外交、政治、经济等一起逐步面向国际体系,寻求国际认同,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逐步实现教育的国际化、学术化与专业化。国际化是一种办学理念及办学模式,包括课程的国际化,学者与学生学习、研究与流动的国际化,跨国界的教育项目合作等内容。教育的国际化强调国际化的影响,国际化不仅有国际资源的参与、国际教育力量的合作、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国际化活动应该产生的国际影响。关注西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国外大学寻求合作,学习和模仿现代性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特征。本文以校际合作为研究切入点,以学界公认的民国时期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个案——哈佛燕京学社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校际合作视角分析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发展、变迁,探讨这一校际合作良性运行的制度支撑及其教育影响,关注其在民国教育国际化努力中的表现。这一研究可以拓展教育史学界对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内涵,并能为今天的校际合作提供历史经验及现实借鉴,提高国际合作办学的效益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将民国时期高校之间的合作与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联系起来进行...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校际合作的研究:主题、方法与研究路径
        二、中西文化交流视角下的民国高等教育研究
        三、民国的教育国际化研究
        四、关于哈佛燕京学社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本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校际合作
        二、燕京大学
        三、哈佛燕京学社
    第四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合作与共进:燕京大学合作办学实践与哈佛燕京学社的创立
    第一节 燕京大学的合作办学理念
        一、联合而成的燕京大学
        二、“中西一冶”理念下的燕京大学
    第二节 燕京大学合作办学实践
        一、与普林斯顿大学共享师资
        二、与密苏里大学共建新闻专业
        三、与牛津大学共建导师制课程
        四、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携手服务社会
    第三节 哈佛燕京学社的创立
        一、汉学的荒村与办学资金的匮乏:二十世纪初的哈佛大学
        二、霍尔与霍尔基金
        三、走向合作:哈佛燕京学社的创立
第三章 学社的组织与制度建设
    第一节 三三三:学社的组织架构
        一、学社托事部
        二、哈佛教育委员会
        三、北京行政管理委员会(后改为北平办事处)
    第二节 有章可循:学社的制度建设
        一、学社规章制度
        二、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四章 学社资金筹措与使用
    第一节 永不言弃:哈佛燕京学社的资金筹措
        一、燕京大学合作办学资金的筹措
        二、哈佛燕京学社经费的筹措
        三、燕京大学合作办学资金筹措的分析与思考
    第二节 专款专用开源节流:学社的资金使用
        一、学社经费的使用概况
        二、学社经费的主要使用对象
        三、资金使用与管理策略
        四、资金使用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应对
第五章 国际与本土的融合:学社的教学与研究
    第一节 哈佛燕京学社的本科生教学
        一、学社的本科教育宗旨与要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略
        三、教师与导师的言传身教
        四、战争对学社校际合作教学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哈佛燕京学社的研究生教学
        一、研究生培养宗旨与研究领域的限定
        二、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心:燕京大学
        三、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哈佛大学
        四、燕京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的努力
第六章 资料与研究的互动:学社的学术资料建设
    第一节 图书馆的国际化建设策略
        一、燕京哈佛共建学社图书馆
        二、中外文图书的收购与收藏
    第二节 国际化学术期刊的创办
        一、《燕京学报》(中文版)
        二、《哈佛亚洲研究学报》(英文版)
    第三节 学社《引得》编幕
        一、成立引得编幕处
        二、引得的内容体系
        三、引得的学术评价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哈佛燕京学社章程
    二、1936年4月21日叶理绥在中国联合大学年度餐会上的讲话
    三、燕京大学代理校长梅贻宝1942年8月31日给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叶理绥的信
    四、1942年12月30日叶理绥对梅贻宝校长的回信
    五、1942年7月18日郑德坤写给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叶理绥的信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际史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 徐国琦.  文史哲. 2012(05)
[2]国际化发展: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新视角[J]. 陈谦平.  近代史研究. 2012(01)
[3]洪业与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学术的转型——以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为中心的考察[J]. 魏泉.  浙江社会科学. 2010(09)
[4]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J]. 黄岭峻.  近代史研究. 2010(04)
[5]1931年国联教育考察团对华教育考察概述[J]. 刘艳.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0(06)
[6]卜舫济与司徒雷登治校之道[J]. 余骏.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03)
[7]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趋势——大学国际联盟的产生及其影响[J]. 李岩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8]大学国际化组织结构保障的实证研究[J]. 胡亦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9]哥伦比亚大学与20世纪20年代的东南大学[J]. 陈竞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3)
[10]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最早毕业生考[J]. 邓绍根.  国际新闻界. 2009(02)

博士论文
[1]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 颜芳.北京师范大学 2011
[2]南京国民政府留学教育管理研究[D]. 冉春.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大学的发展[D]. 章博.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 孙广勇.华中师范大学 2006
[5]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1906-1951)[D]. 赵厚勰.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孟禄与中国近现代教育[D]. 陈竞蓉.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88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88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1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