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传》新探
发布时间:2021-06-06 10:21
宋代经学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对汉学传统的突破与扬弃,宋人对《诗经》的研究也是如此。终宋260余年的《诗经》研究,不外乎扬弃汉唐之旧学,创立宋人之新说而已!他们怀疑《诗序》,抨击《传》《笺》,扬弃《正义》,甚而删及本经,几乎处处与汉学立异,时时与《传》《笺》亢礼!这一《诗》学风格的形成,从时间上讲始于北宋庆历以后,从人物上讲实自欧阳修、苏子由始。 欧阳修撰《诗本义》16卷,于毛、郑之失多所拟议,然其书多随感而发,有疑乃议,并不是《诗》三百篇之全解。苏辙继之,作《诗集传》20卷,于三百五篇章解句释,训诂义理,斐然成章!《诗集传》是宋代《诗》学史上第一部《诗经》全解,也是现存众《诗经》注解中时代仅次于《毛传》、《郑笺》和孔氏《正义》的重要著作。他去取《诗序》,斟酌注疏,商榷旧解,创立新说,对汉学传统的崩溃,宋学风尚的建立,实与有力焉。苏辙沉静好思,思想深邃,《诗集传》中蕴涵有丰富的道德伦理学说和哲学政治思想,是研究苏氏“蜀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一般学人只以文学家视“三苏”,于“三苏”文学以外诸成就注意不够;而在“三苏”中,又以东坡代表“三苏”,故于苏辙亦注意不够,更遑论苏...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诗集传》的撰著、流传及苏辙其他《诗》学著述考
第一节 《诗集传》的撰著过程
第二节 《诗集传》的版刻流传
一、 宋刻本系统
二、 明刻本系统
第三节 苏辙其他《诗》学著述考
一、 《诗论》
二、 《〈既醉〉备五福论》
三、 《诗病五事》
四、 《诗说》
第三章 《诗集传》的经学成就
第一节 《诗序》观
一、 《诗序》的称谓及大、小序分界
二、 辨析《诗序》作者
三、 批驳《诗序》谬误
第二节 二南的分别
第三节 风雅正变说
第四节 大小雅的划分
第五节 《商颂》辨析
第六节 风雅颂的区别
第七节 诗篇命名
一、 对《郑风.大叔于田》名篇的分析
二、 对《小雅》四首诗名篇的分析
三、 对《荡》名篇的分析
四、 对《召旻》名篇的分析
第八节 《国风》解题
一、 邶、鄘、卫辨
二、 《魏风》辨
三、 《唐风》辨
四、 《豳风》辨
第九节 《国风》、诗篇的排序及篇什、章句的划分
一、 《国风》排序说
二、 诗篇次第考
三、 《小雅》分什说
四、 诗篇章句的划分
第四章 《诗集传》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诗集传》的思想特色
第一节 伦理、道德思想
一、 人伦关系
二、 道德修养
第二节 天命哲学思想
一、 无父感生说
二、 天人宇宙观
第三节 政治思想
一、 君道思想
二、 君、臣、民关系论
三、 治国之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辙研究综述[J]. 李冬梅. 许昌师专学报. 2002(03)
[2]论苏氏蜀学的学派特征[J]. 肖永明. 学术论坛. 1999(01)
[3]宋代疑古惑经思潮与《诗经》研究——兼论朱熹对《诗经》学的贡献[J]. 殷光熹. 思想战线. 1996(05)
[4]殷商旧歌《商颂》述论[J]. 赵明. 文史哲. 1992(03)
[5]“庆历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期[J]. 刘昭瑞. 人文杂志. 1991(03)
[6]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J]. 徐中舒,吴天墀,刘复生. 文献. 1991(01)
[7]从疑传到疑经——宋学初期疑古思潮述论[J]. 陈植锷.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7(03)
[8]二苏论“道”及蜀学学风[J]. 蔡方鹿. 社会科学研究. 1987(03)
本文编号:3214184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诗集传》的撰著、流传及苏辙其他《诗》学著述考
第一节 《诗集传》的撰著过程
第二节 《诗集传》的版刻流传
一、 宋刻本系统
二、 明刻本系统
第三节 苏辙其他《诗》学著述考
一、 《诗论》
二、 《〈既醉〉备五福论》
三、 《诗病五事》
四、 《诗说》
第三章 《诗集传》的经学成就
第一节 《诗序》观
一、 《诗序》的称谓及大、小序分界
二、 辨析《诗序》作者
三、 批驳《诗序》谬误
第二节 二南的分别
第三节 风雅正变说
第四节 大小雅的划分
第五节 《商颂》辨析
第六节 风雅颂的区别
第七节 诗篇命名
一、 对《郑风.大叔于田》名篇的分析
二、 对《小雅》四首诗名篇的分析
三、 对《荡》名篇的分析
四、 对《召旻》名篇的分析
第八节 《国风》解题
一、 邶、鄘、卫辨
二、 《魏风》辨
三、 《唐风》辨
四、 《豳风》辨
第九节 《国风》、诗篇的排序及篇什、章句的划分
一、 《国风》排序说
二、 诗篇次第考
三、 《小雅》分什说
四、 诗篇章句的划分
第四章 《诗集传》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诗集传》的思想特色
第一节 伦理、道德思想
一、 人伦关系
二、 道德修养
第二节 天命哲学思想
一、 无父感生说
二、 天人宇宙观
第三节 政治思想
一、 君道思想
二、 君、臣、民关系论
三、 治国之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辙研究综述[J]. 李冬梅. 许昌师专学报. 2002(03)
[2]论苏氏蜀学的学派特征[J]. 肖永明. 学术论坛. 1999(01)
[3]宋代疑古惑经思潮与《诗经》研究——兼论朱熹对《诗经》学的贡献[J]. 殷光熹. 思想战线. 1996(05)
[4]殷商旧歌《商颂》述论[J]. 赵明. 文史哲. 1992(03)
[5]“庆历之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期[J]. 刘昭瑞. 人文杂志. 1991(03)
[6]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J]. 徐中舒,吴天墀,刘复生. 文献. 1991(01)
[7]从疑传到疑经——宋学初期疑古思潮述论[J]. 陈植锷.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7(03)
[8]二苏论“道”及蜀学学风[J]. 蔡方鹿. 社会科学研究. 1987(03)
本文编号:3214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21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