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理雅各(Legge)英译《孟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1:09

  本文关键词:理雅各(Legge)英译《孟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是十九世纪苏格兰传教士,同时也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英国汉学家。他对《孟子》一书的研究,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理雅各英译《孟子》的相关研究著述,学者们多倾向于从某一角度特别是着重于从语言学、翻译学的角度展开具体研究,站在历史学的角度,在文献考据、思想阐发方面探析理雅各对《孟子》的解读,进而思考中西文化的异同似乎还有所欠缺。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比较理雅各在细微方面对《孟子》一书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合理地认识与反思本民族的文化,深入体悟其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通过了解相关中国孟学研究著述,分析英国社会现实,同时考虑到自己传教士与汉学家的双重身份等,理雅各对《孟子》一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而分析理雅各对《孟子》注解者的认识、相关文献考证及思想的把握等三个层面,能够对译本有相对清晰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对理雅各的研究给予理性、客观的认识,并思考其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启示性作用。文化的发展是在相互交流与吸纳中进行的,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客观的看待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等等。 《孟子》一书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对当前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理雅各对《孟子》一书的研究,是近代以来比较典型的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之下的跨文化研究。这不仅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而且开阔了中国人研究视野,对于中国人分析与把握西方人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分析中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差异的原因,能够使我们更为深入地认知本民族文化的特质,积极寻求促进文化发展的因子,客观审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理雅各 《孟子》 英译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G1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 绪论7-11
  • 1、 选题缘起7-8
  • (1)学术背景7
  • (2)现实背景7-8
  • 2、 研究现状8-10
  • (1)理雅各生平概述8-9
  • (2)研究概况9-10
  • 3、 研究意义10-11
  • (1)学术意义10-11
  • (2)现实意义11
  • 二、 理雅各英译《孟子》的基本概况11-13
  • 1、 理雅各英译《孟子》的时代背景11
  • 2、 理雅各的身份特征11-12
  • 3、 关于《孟子》一书的研究概况12-13
  • (1)理雅各翻译《孟子》的主要参考书12-13
  • (2)主要的外译本13
  • 三、 理雅各英译《孟子》探析13-33
  • 1、 理雅各对《孟子》注解者的认识13-18
  • (1)对赵岐的认识13-15
  • (2)对孙Ym的认识15-16
  • (3)对朱熹的认识16-17
  • (4)对焦循的认识17
  • (5)理雅各对孟子及《孟子》注疏者的看法17-18
  • 2、 理雅各英译《孟子》的相关考证分析18-26
  • (1)字词18-24
  • (2)历史事件24-26
  • 3、 理雅各英译《孟子》的思想分析26-33
  • (1)义利思想26-28
  • (2)人性思想28-31
  • (3)宗教思想的痕迹31-33
  • 四、 理雅各英译《孟子》的现代启示33-37
  • 1、 理雅各英译《孟子》的理性认识33-35
  • 2、 理雅各英译《孟子》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35-37
  • 五、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龙宝;;中西人性观:历史的嬗变与比较[J];思想战线;2010年05期

2 张怀通;文王“经始灵台”考[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理雅各(Legge)英译《孟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27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