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树诗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3:20
本文关键词:方东树诗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有“天下文章出桐城”的说法,可见桐城派在清代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方东树(1772-1851)是清代桐城派的代表性作家和学者,在桐城派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国学大师李审言曾评价方东树,称其“诗文俱有门径,称心而言,其学亦自名家。”方东树年少时师从姚鼐学习文法,在桐城派的文人中,他“尊宋抑汉”的立场最为坚定。他将诗论和文论熔为一炉,努力探求它们在艺术上的共同规律,他的诗学著作《昭昧詹言》被视为是桐城派文学理论精要的集大成之作。方东树的诗歌和散文均受到桐城派同辈们的称赞,他以学者的身份写诗,以严谨的态度创作了诸多载道致用之文。本文的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为方东树的生平与文学思想,为了更直观和清晰的勾勒其生平和经历,将他的人生划分为成长求学、客游授馆、晚年归里三个阶段,全面地解读其人生轨迹,并对他的著述进行梳理。方东树的文学思想体现在《昭昧詹言》以及他的序跋文和书信文中,通过研读这些材料,基本厘清了他的文学思想,他重视诗文的求变创新,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第二章为方东树诗歌研究,将从其诗歌的题材、内容入手,分析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就内容和题材而言,其诗可分为抒怀诗、政治时事诗、咏史怀古诗、交游寄赠诗、题画诗、拟古诗、山水诗。他的诗思想内容丰富,有抑郁不得志的感慨,有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也有抒写故交零落的怅然之感。还有对政治时事的敏锐察觉,寄托深幽的思古情怀,以及对友人的垂念甚殷等。其诗格调坚劲,气韵沉酣,具有阳刚美,属于文人之诗,耐人咀嚼。第三章为方东树散文研究,将其散文划分为论说文、记传文、书信文、序跋文、墓志哀祭文五大类进行研究。在归类的基础上全面透视他的散文作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题材到艺术特色,均会分析探讨。他的论说文不为空论,凿凿有据,发人深思。记体文多是对教育理念的阐述,教化意识浓厚。人物传记取材深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书信文、序跋文是其文学理论的载体,具有很高的价值。墓志哀祭则是文直书其事,生动而富有感情。他的文章以经世致用为主,语言朴实无华,为文立意深远,文与道俱,善于说理,且气势充沛。
【关键词】:方东树 桐城派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第一章 生平与文学思想10-16
- 第一节 生平及著作10-12
- 第二节 文学思想概况12-16
- 第二章 方东树诗歌研究16-32
- 第一节 抒怀诗17-22
- 第三节 政治时事诗22-23
- 第四节 咏史怀古诗23-25
- 第五节 交游寄赠诗25-27
- 第六节 其他诗歌27-32
- 第三章 方东树散文研究32-51
- 第一节 论说文32-36
- 第二节 记、传文36-41
- 第三节 书信文41-43
- 第四节 序文、题跋文43-48
- 第五节 墓志、哀祭文48-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占平 ,王秋君 ,王世杰 ,陈玉玺 ,苏春生;胡正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J];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平德顺;浅谈《悔恨》的艺术特色[J];劳动保护;1983年07期
3 石声;《玉兰之舞》的艺术特色和突破[J];舞蹈;1995年06期
4 高玉;论“神示苍生三部曲”的艺术特色[J];当代文坛;1999年03期
5 樊矫;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艺术特色[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柴志英;重复的魅力 军旅抒情歌曲《再见吧!妈妈》的艺术特色[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欧阳光宗;论欧阳修小品杂记的艺术特色[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刘学明,范义臣;试论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艺术特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何志钧,刘建华;穿行在现实与幻象之间——略论马海春小说的艺术特色[J];理论与创作;2003年03期
10 张绍诚;管窥蠡测知风骨 法度俨然教后生——试谈刘东父先生诗中律联的艺术特色[J];文史杂志;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华;王修文;;浅谈《夜走灵官峡》的艺术特色[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韩健;;浅谈李十三剧作的艺术特色[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
本文编号:332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