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柴桂调中汤治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1-12-16 10:17
  胃脘痛病位在胃,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主要起因于饮食劳倦、起居失常与情志失调,且其诱发因素亦时复合为病,故常致此病反复难愈。尤其在这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模式快速变化,生活步调加快,快餐与精致饮食的普及,更增加胃脘痛发生率与复发率。依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本病以20-60岁之间的青壮年为多,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发病慢性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复发率较高,急性者夏秋季多见。本研究以中医学为基础,参酌西方医学的观点,拟定结合辨病与辨证理念的柴桂调中汤,并采科学浓缩粉的剂型投与,收集自2006/01/01-2007/03/30期间,台湾高雄县元生中医诊所门诊之案例;并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发病与复发的原因,期望藉此找出胃脘痛治疗的新思路,与更安全、速效的治疗方法,以运用于临床,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疗效观察结果,痊愈者56.41%、显效41.02%、有效2.56%,总体有效率100%;而疼痛疗效显效53.84%、有效5.12%、无效41.02%,总有效率58.97%;表示柴桂调中汤具有优良的止痛效果与疗效。而于4周总疗程内,有复发者占13例(33.33%),分析其原因,皆因疼痛缓解后,复...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古代文献
        (一)病名演化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1)外感六淫
                (2)内伤情志
                (3)饮食起居失宜
                (4)药物因素
                (5)体质因素
            2.病机
        (三)辨证分型
    二、现代文献
        (一)病证名的定义
        (二)类证鉴别
        (三)病因病机研究
            1.病因研究
            2.病机研究
        (四)辨证论治
            1.辨证标准
            2.辨证论治思路
    三、处方思路
        (一)柴胡桂枝汤古今运用
        (二)柴胡桂枝汤药理研究
        (三)柴桂调中汤的处方思路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取样
        (二)治疗方案
        (三)疗程
        (四)临床疗效评估
        (五)操作流程
    二、病例选择与疗效判定标准
        (一)病例选择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2.中医辨证
        (二)试验病例标准
            1.纳入病例标准
            2.排除病例标准
        (三)疗效性观测
        (四)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疼痛疗效判定标准
    三、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胃脘痛病名诊断标准
    附录二.胃脘痛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三.胃脘痛证类诊断标准
    附录四.基本数据问卷
    附录五.肝郁脾虚与肝胃不和证症状评级表
    附录六.疼痛评量表初诊
    附录七.疼痛评量表_复诊
    附录八.肝郁脾虚与肝胃郁热舌象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胡桂枝汤相合方剂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王文军,李静华,王莉,赵玉莹.  河北医学. 2007(11)
[2]1844例胃脘痛时间生物节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 石建喜,胡剑北,程宜福.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7(04)
[3]浅析体质理论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J]. 张瑞娜,刘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05)
[4]胃脘痛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证与4种胃肠激素的变化及意义[J]. 邱泽安,吴晓黎,孔德明,邱泽兵.  亚太传统医药. 2007(08)
[5]柴胡桂枝汤对D-半乳糖亚急性中毒大鼠脑一氧化氮、E-玫瑰花环率的影响[J]. 陈玲,刘四海.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7(03)
[6]柴胡桂枝汤合方解热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J]. 赵秀荣,李静华,赵玉堂,郭玉成,庞宗然.  河北医学. 2007(05)
[7]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J]. 郭金颖.  浙江中医杂志. 2007(05)
[8]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浅析[J]. 刁娟娟.  时珍国医国药. 2007(03)
[9]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 王永贞,邓兰琼.  湖北中医杂志. 2007(03)
[10]余绍源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J]. 陈延,蔡安和,欧阳博文.  新中医. 2007(03)



本文编号:3537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37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c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