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设计学语境下的《诗经》解读

发布时间:2021-12-22 12:13
  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在材料、工艺方面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诗经》的内容反映出生产水平的提升,官作的各种技艺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且官作坊的经营、管理制度愈加细化。《诗经》时代的造物特点比较鲜明,其主要特征是传统中国手工业架构开始出现,细化下来则是各个门类齐头并进,各有突破;人造物系统中,受宗法礼制影响的“官作设计”与崇尚功能、注重人文关怀的“民物设计”的“二元分化”局势初露端倪。从设计学的角度解读《诗经》只是中国古代设计史研究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先秦设计史研究的一个部分。出于《诗经》在记录先秦社会现实的价值,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与其他设计经典文献和考古工作成果相互印证,以得出最符合先秦社会实际的设计面貌。本文以典籍《诗经》作为研究先秦设计的立脚点,因而在研究分析的时候,文献综合研究与田野考察并重,文字与实物需要对照论证。通过多样的文献检索,搜集与先秦时期手工艺相关的各种资料,对《诗经》与同时代的其他典籍中的设计现象、设计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先秦时期起主导作用的设计思想。同时分析《诗经》中出现的众多器物中的典型器物、典型的装饰方式等单列出来,逐个分析研究,分析先...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设计学语境下的《诗经》解读


汉字“圣”字形演变过程②

广西,汉字,象形字,文字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26页共197页图2:广西沧源岩画与汉字”文“字形演变过程①关于汉字的起源,历来文人提出过很多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仓颉造字”、“八卦说”、“图画说”、“书契说”以及“结绳说”。在“贝冢时代”,人类依靠采食生活,人们在山崖、陶器、漆器上描绘图案,用绳子上面的结和木板上的刻文表达意思。渐渐的一些意义与图案符号的造型有了对应的搭配,如广西沧源的岩画上就出现了类似汉字“文”的图案,在商周两代,“文”(见图2)字表示的是一个人,尤其是西周时期一些“文”的字形中间还有一个表示心脏的符号,标注了人体最重要的身体器官,提醒这是一个人。字形与字义的一一对应,标志着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自主意识下创造文字的开端。②单纯的图画记事形成的是象形字,而单纯的轭结绳记事形成的是符号文字(字母文字),而当这两者相结合,就出现了指示字、会意字,它们与象形字、形声字一起共同构成了汉字的造字“法则”。“八卦”脱胎于“河图洛书”,是古老的中国人对宇宙太空的认知,其每个方向的卦象都具有特定的含义,被一些人认为是汉字的始祖。“书契说”源于古老的契约,在制作书面契约的实践中,产生了文字。这两种因素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应该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并不是汉字产生的源头。尤其是“八卦说”,五行、八卦、阴阳是中国原始宗教的基础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反映了早期中国国家的宗教、政权情况。按照造字原理,汉字可以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这四种汉字中,象形字是最早开始出现的,单纯表示对象外部形态的文字,如“人”、“木”、“山”、“日”;指示字的产生与抽象的思维认知有关,会用一些象征①甲骨文与铭文中“文”中间有一个符号,一种观点认为那是人的心脏,?

过程图,字形,汉字,过程


姆獾夭懦莆?肮?薄!肮?钡男∽?中挝?“”,意思是外围有用以防御的城墙,城内有常居人口,这些人还有“戈”做武器来自我保护,这就是早前人们关于“国家”的基本观念。这些对于自然形成的事物的“认知”的数量最终会受制于自然界的“壁垒”,有关文字的创造速度也就减缓了。但是随着人类学会了制造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事物,人类的“探索之旅”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课题”。如礼器“豆”(见图3),这种器物主要由内陷、有口沿的盛放部位和高高的握柄,以及底座组合而成,因而这个字最初的字形正如插图所示。又如“盘”(见图4),是一种用来盛放的器皿,两周时期的盘都是青铜的,因而当时的字形下半部分是“金”或表示祭祀器具的“皿”。再如“车”,这个字的所有字形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车辆的重要结构:车轮,尤其在商周时期的大部分写法中,都出现了车辆的轭、衡、辕等结构,展示了先秦时期这辆的具体形制与结构构成,不得不说是造物行为对汉字创造的影响的直接反应。图3:汉字“豆”字形演变过程与陶盖豆、线稿①图4:汉字“盘”字形演变过程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诗经》三颂祭祀对象研究[J]. 聂麟枭.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1)
[2]“传疑时代”的“五行”观念——《尚书·洪范》“五行”畴考论[J]. 王聪,康震.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3]商周农具问题浅识[J]. 刘兴林.  管子学刊. 2017(02)
[4]“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J].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5)
[5]《尚书》与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J]. 郑丽虹.  齐鲁学刊. 2004(05)
[6]《中国民具研究》导论[J]. 许平.  浙江工艺美术. 2003(01)
[7]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J]. 梅映雪.  美术观察. 2002(12)
[8]南亩、东亩与先秦道路的方向[J]. 刘兴林.  南京社会科学. 2001(04)
[9]《山海经》与战国时期的造神运动[J]. 常金仓.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6)
[10]从俗到礼──中国上古文明的演进[J]. 彭林.  寻根. 1998(05)

博士论文
[1]《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 王灿.山东大学 2011
[2]水文造字机制研究[D]. 翟宜疆.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D]. 崔圭顺.东华大学 2007
[4]先秦至两汉出土甲胄研究[D]. 张卫星.郑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东巴文象形字研究[D]. 王敬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D]. 孙洪伟.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先秦诗歌中的祭礼[D]. 衣淑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6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46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2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