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5 01:09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民族若无文化给予精神力量的支撑,那么她难以实现自立和自强,一项事业若无文化给予精神力量的支撑,那么它难以实现持续和推进。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逐渐凸显,成为各国关注的领域,而我国文化发展有自己文化传统的优势可以依托。鉴于此,习近平同志面对近百年来未曾有过如此大变化的国际局势,着眼于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推进到了一个“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阶段。尤其在实践上,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且独特的有助于突破社会发展瓶颈的思想理念以及有利于个人修身养性的道德规范融会贯通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治国理政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传统与当代的凖接。习近平同志这一与时俱进的实践性探索不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弘扬,更增强了建设伟大事业的文化自信。本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思想精华,在已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同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所作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首先,本文明晰习近平同志把...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时代背景
一、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历史要求
(一)概念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古今会通: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促进的契合
(三)中外会通: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
二、立足国内国际的现实境遇
(一)国内:共筑“中国梦”的需要
(二)国际:提升“软实力”的需要
第二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传统文化的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最彻底地决裂”的论述
(二)列宁:关于“文化遗产”的论述
(三)斯大林:关于“民族文化”的论述
二、中共历届领导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观点
(一)毛泽东:批判继承论
(二)邓小平:继续坚持“古为今用”方针
(三)江泽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建设中国先进文化
(四)胡锦涛: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第三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哲学底蕴
一、历史观底蕴:唯物史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二、方法论底蕴:唯物辩证法
(一)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以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
(二)坚持矛盾的观点以积极实现“扬弃”与“双创”
三、价值观底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
第四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主要内容
一、“旧邦新命,其命维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革新思想
(二)传统革新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凖接
二、“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加快法治中国建设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
(二)传统法治思想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凖接
三、“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二)传统廉政思想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凖接
四、“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观念
(二)传统修身观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凖接
五、“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二)传统民本思想与美好生活实现的凖接
六、“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二)传统生态智慧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凖接
七、“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促进各国合作共赢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二)传统和合观念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凖接
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念
(二)传统大同理念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凖接
第五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了时代发展的理论
(一)国内领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治国理政思想
(二)国际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
二、回应了时代课题的要求
(一)个人层面: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二)社会层面:促进现代化建设
(三)国家层面:助力“中国梦”
(四)世界层面:提升中国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杂志期刊类
三、报纸文章类
四、网络引文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必要性[J]. 沈阳. 广西社会科学. 2021(02)
[2]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变迁及基本经验[J]. 吴增礼,肖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3]中华文明应对当代人类困境的现实路径——传统文化返本开新的逻辑与展望[J]. 王海英. 理论探讨. 2021(01)
[4]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 姜新宇,熊琪.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5]习近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J]. 林国标. 湖南社会科学. 2020(04)
[6]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J].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7]传统文化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毛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8]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论析[J]. 陈青霞.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9]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 罗连祥.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10]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探微——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分析[J]. 韩美群,刘挚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本文编号:3614284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时代背景
一、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历史要求
(一)概念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古今会通: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促进的契合
(三)中外会通: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
二、立足国内国际的现实境遇
(一)国内:共筑“中国梦”的需要
(二)国际:提升“软实力”的需要
第二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传统文化的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最彻底地决裂”的论述
(二)列宁:关于“文化遗产”的论述
(三)斯大林:关于“民族文化”的论述
二、中共历届领导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观点
(一)毛泽东:批判继承论
(二)邓小平:继续坚持“古为今用”方针
(三)江泽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建设中国先进文化
(四)胡锦涛: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第三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哲学底蕴
一、历史观底蕴:唯物史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二、方法论底蕴:唯物辩证法
(一)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以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
(二)坚持矛盾的观点以积极实现“扬弃”与“双创”
三、价值观底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
第四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主要内容
一、“旧邦新命,其命维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革新思想
(二)传统革新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凖接
二、“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加快法治中国建设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
(二)传统法治思想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凖接
三、“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二)传统廉政思想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凖接
四、“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观念
(二)传统修身观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凖接
五、“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二)传统民本思想与美好生活实现的凖接
六、“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二)传统生态智慧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凖接
七、“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促进各国合作共赢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二)传统和合观念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凖接
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念
(二)传统大同理念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凖接
第五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了时代发展的理论
(一)国内领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治国理政思想
(二)国际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
二、回应了时代课题的要求
(一)个人层面: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二)社会层面:促进现代化建设
(三)国家层面:助力“中国梦”
(四)世界层面:提升中国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杂志期刊类
三、报纸文章类
四、网络引文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必要性[J]. 沈阳. 广西社会科学. 2021(02)
[2]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变迁及基本经验[J]. 吴增礼,肖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3]中华文明应对当代人类困境的现实路径——传统文化返本开新的逻辑与展望[J]. 王海英. 理论探讨. 2021(01)
[4]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 姜新宇,熊琪.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5]习近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J]. 林国标. 湖南社会科学. 2020(04)
[6]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J].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7]传统文化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毛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8]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论析[J]. 陈青霞.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9]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 罗连祥.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10]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探微——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分析[J]. 韩美群,刘挚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本文编号:3614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61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