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运河沿线的书院文化

发布时间:2022-02-09 06:45
  <正>书院是中国唐末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化教育组织,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不同于私塾,也与官学有区别。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是在私家聚书藏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作为讲学授徒培育人才的书院,始于南唐昇元四年(939)建立的白鹿洞书院,当时称"庐山国学馆"。但是真正具有学校性质,又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始于中唐时期,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大约可以确定的,最早见于地方志书,一是四川遂宁张九 

【文章来源】:新阅读. 2020,(0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运河沿线的书院文化


中国大运河书院遗址分布示意图

书院,杭州


无锡东林书院。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经典文化,2014年起书院举办了“东林国学讲堂”。该活动以讲授国学、传承传统文化和东林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以史为鉴”为宗旨,深入剖析国学经典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义精髓,开办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东林国学讲堂”这活动品牌的影响力在无锡也稳步提升。2015年,东林书院参照书院讲会制度及文社传统,策划组织了“东林雅集”,以微讲座、古琴、昆曲等艺文交流为雅集主要内容,旨在弘扬“德自为邻、文常会友”的东林精神。2017年,东林书院积极响应书香无锡建设,借鉴江阴图书馆“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模式的成功经验,将书院“东林庵”打造成无锡市“吴韵书香”城市阅读联盟阅读点和无锡市图书馆分馆,以阅读为主题,以书为媒、以茶为介,营造别具特色的阅读场所和读书氛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认真做好读者服务和图书借阅工作外,书院还推出了“东林书声”国学经典品读会和“一本书一杯茶”读书分享沙龙。将人文场馆和全民阅读的热潮相结合,引领更多人热爱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自我终生向学。2018年以来,读书活动已经举办过8场,书院还结合茶艺、茶道类书籍阅读分享开展成人、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体会茶礼,辨识茶品,学习泡茶,最后敬茶感恩父母的给予,在高雅有趣的茶艺识礼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如今东林书院俨然已成为书友们的驿站,未来将吸引更多爱好阅读的市民,走进书院,亲近阅读,形成风尚。杭州万松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就凤凰山万松岭报恩寺故基创建,故名“万松”。规模略如学宫,中有仰圣门、大成殿、明道堂、毓秀阁、飞跃轩。右有居仁斋、颜乐亭,左有主义斋、曾唯亭。祭田祭器齐备,为他书院所不及。聘衢州孔子58代孙孔绩奉祀事。针对士人“驰鹜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有明伦之意”的弊端,教学以明五伦为宗旨,以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同治五年(1866)重建,后至光绪年间,虽经多次修葺,但以院址僻处山间,人烟稀少,渐圮。光绪十八年(1892)巡抚崧骏、布政使刘树棠筹款购城东葵巷沈氏房屋,重修改建,称“敷文讲学之庐”。原万松岭旧址作为古迹留存。


本文编号:3616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616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e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