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瞿秋白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8:12

  本文关键词:瞿秋白唯物史观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瞿秋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哲学家、革命家和理论家,他的唯物史观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十世纪初瞿秋白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来探索中国革命问题。他这一生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瞿秋白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以浓厚的兴趣研究佛学,这为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他积极地参与五四运动中、赴俄的实地考察及回国后的实际革命斗争则为他从对传统哲学的认识升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形成他的唯物史观思想起到了桥梁作用。他回国后在上海大学任教期间编写的《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哲学概论》三本书系统的阐述了他的唯物史观思想。他指出劳动与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他对唯物史观思想的论述。在批判和继承普列汉诺夫的五项因素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意识诸形式如:道德、宗教、哲学和科学及其之间的关系,即社会的基本结构;继而他论述了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人在规律面前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但是人的意志自由要受到客观环境的束缚不是无条件绝对的自由的;最后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把它贯彻到社会的主体——人的领域中阐述了时势造英雄的观点并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些构成了瞿秋白唯物史观思想的基本框架。瞿秋白在继承和发扬李大钊、陈独秀的唯物史观思想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并且他一直比较注意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这也是当年党在幼年时期对革命规律认识的最高成果,对武装缺乏理论准备尤其是革命哲学理论准备的中国共产党人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瞿秋白在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但是由于他受到当时历史条件、中国实际革命的限制以及受到他本人的理论水平所限,使他不能专心地从事学术研究,这使他在理论上表现出一些不足和缺陷。因而使他的唯物史观思想表现出一定的不成熟性和历史局限性。但瑕不掩瑜,他的真知灼见及他在为构建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关键词】:瞿秋白 社会结构论 历史工具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23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2
  • (一) 瞿秋白简介及评价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一、瞿秋白唯物史观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12-21
  • (一) 瞿秋白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前提12-15
  • 1. 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12-14
  • 2. 苏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迪14-15
  • (二) 瞿秋白唯物史观思想的实践基础15-21
  • 1. 五四运动使瞿秋白从书斋走向实践15-17
  • 2. 赴俄实地考察促成了瞿秋白世界观的转变17-19
  • 3. 回国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21
  • 二、瞿秋白唯物史观思想之“三论”21-39
  • (一) 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结构论21-30
  • 1. 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21-23
  • 2. 社会结构的基本架构23-27
  • 3. 社会发展的动力27-30
  • (二) 自由与必然相统一的社会有定论30-34
  • 1. 历史发展与规律性30-31
  • 2. 意志自由与有定论31-32
  • 3. 自由与必然32-34
  • (三) 时势造英雄的历史工具论34-39
  • 1. 个性是社会和历史的工具34-36
  • 2. 个性是民族和阶级的工具36-39
  • 三、瞿秋白的唯物史观思想评析39-46
  •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39-44
  • 1. 继承和发展了李大钊、陈独秀的唯物史观思想39-42
  • 2. 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42-44
  • (二) 瞿秋白唯物史观思想的理论缺陷44-46
  • 1. 对唯物史观的生产理论存在理解上的偏差44
  • 2. 在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上具有宿命论的倾向44-45
  • 3. 历史工具论在理论上的局限性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2
  • 后记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作善;布哈林死后50年的风风雨雨[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8年02期

2 左然;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思想试析[J];苏联东欧问题;1988年04期

3 赵成文;布哈林“平衡运动论”简介[J];社会科学;1981年04期

4 王叔武 ,赵成文;布哈林的平衡论社会学述评[J];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5 赵占伟,张德昌;布哈林对列宁合作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03期

6 陈维杰;试论布哈林唯物史观的形成——纪念布哈林诞辰115周年[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吴二华;党内民主制度缺失的负效应——谈布哈林悲剧产生的原因[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8 刘勇,翟洪峰;布哈林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当代价值[J];理论探讨;2005年04期

9 周耀明;也谈谈有关布哈林的若干问题——与郑异凡同志商榷[J];兰州学刊;1982年02期

10 刘春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J];前沿;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谈传生;[N];光明日报;2005年


  本文关键词:瞿秋白唯物史观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87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