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10 17:41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受教育状况 心理健康


【摘要】:调查与考察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在各指标上均低于城市儿童,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教育资源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师生关系满意度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师生冲突性显著正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师生支持性显著正向预测自尊;学习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学习自信心显著正向预测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学习兴趣可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流动儿童 受教育状况 心理健康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04JZD0026)资助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调查”成果
【分类号】:G521;B844.1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人口的规模迅速增长,家庭式流动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众多儿童加入到流动人口行列中来。流动给流动儿童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北京市的教育条件和人文科技环境为流动儿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从另一方面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池丽萍,辛自强;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2 田丽丽,刘旺;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的初步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5期

3 王耘,王晓华,张红川;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计海;唐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2 张顺;王良锋;孙业桓;张秀军;;安徽省某农村地区3~6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1期

3 郑海燕,王金良,张姝;师生关系对儿童影响的差异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杨继平;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5 胡桂锬;罗琴;王绪朗;;关于师生互动状况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6 史晓红;1980年以来我国大陆师生关系研究状况与简要评价[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4期

8 刘长江,郑日昌;教师领导行为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9 张晓;陈会昌;;儿童早期师生关系的研究概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10 王晓华;王耘;;3~6年级学生及其教师对师生关系知觉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立敏;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杜向阳;小学中高年级LD学生同伴接受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姜立利;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瑜;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倪晓f ;基诺族小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沙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璐;学龄儿童自我概念发展及其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孙晓军;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蔡春凤;小学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同伴接纳/拒绝与受欺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希哲,,梁鸿;中国人口受教育模式与结构的转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慈勤英,吴俊;社会转型期劳动力培养教育投资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良警宇;北京牛街回民教育现状调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温金海;罗伯特·卡洛斯:我比上帝踢得好[J];当代体育;2000年16期

5 周毅刚;职业女性继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信中的孩子》[J];电影;2002年11期

7 罗国芬,姚福生;少子化"与流动儿童、少年在城就读的发展空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王君;电视电影[J];大众电影;2002年17期

9 史玉宝;拯救或逍遥[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3年03期

10 彭薇;城镇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梅妹;刘汉梅;李解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难点与对策[A];第七届中日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杨莲清;王聚兰;许春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刘军;程勤;沈秀芬;吴惠翠;曹新梅;邱轶红;薛晓华;;浦东新区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胡宁军;陆涛涛;周爱明;董红军;王海波;;宁波市1991-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鲜文;;流动儿童分类名称的探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杨芝红;;浅析流动人口防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赵代虹;唐文革;周爽;;重庆市2001/2002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效果评价[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元永虎;李莲花;;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4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青;;贵州省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活动的思考[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一慧;;徐州铁路分局流动儿童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调查(摘要)[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俊民;北京为流动儿童家长补课[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记者 李婷;人口流动渐趋家庭化[N];中国人口报;2000年

3 张永强 那日苏;流动儿童入学难[N];法制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周泽;执法不能“睁只眼闭只眼”[N];法制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丽;他们的课桌在哪里[N];工人日报;2000年

6 记者 王晖;郑州市出台暂行办法[N];河南日报;2000年

7 ;本次人口普查特点[N];吉林日报;2000年

8 张永强;北京边缘的“流动学校”[N];人民日报;2000年

9 冯媛;人家的闺女有花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戚海燕;让漂移的书桌扎下来[N];北京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D];复旦大学;2005年

2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崔莉;明代妇女地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连秀;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新;马丁·路德音乐价值观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张芬;人力资本积累和农村经济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5 崔彦;义务教育为什么要诉求公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娟;透视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红燕;流动儿童学校生存与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余海婴;理想与现实之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莹;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10 陈瑞丰;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法律思考[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7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07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b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