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化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双性化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摘要】: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四所不同类型院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取向及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性别角色趋于双性化,但男女同学趋于双性化的程度有所不同,男女大学生不同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不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情感 大学生 专业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1964年,Rossi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适合的性别角色模式[1]。目前大部分研究发现双性化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自尊、较少的心理疾病、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健康的性别心理模式[2]。主观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红瑞;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3 张向葵;田录梅;暴占光;闻明晶;;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中的差异比较[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4 刘fE;佐斌;;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5 张莉,冯江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芳;马迎华;胡利明;邓新龙;梅金凤;;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2 张玲;张桂林;阳泽;;北京奥运带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震荡[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郭梅;李应军;;辅导员人格对大学生成长的教育价值[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4期
4 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5 佐斌;温芳芳;;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6 谭春生;高丽;;心理中介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维护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康宛竹;;性别角色定式与管理者特征的关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9 刘健;;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对策——以广东为例[J];高教探索;2007年03期
10 曾金强;;双性化人格研究及其对高职学生心理辅导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佐斌;孙利;;教师职业认同的三种研究范式及结果一致性[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广文;董琛;张芳;;大学生对鲁、豫、沪、黑四地人口性格特征刻板印象的内隐观探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曾维希;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与症结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闫秀梅;自发特质联结的年龄特点、加工机制及其对外显特质判断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力;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的女性管理者职涯阻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陆艳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佳宁;网络谣言对态度改变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云莹;社会比较与控制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玉霞;已婚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和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菲菲;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性格特征和比赛情境认知特征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4 程卫凯;基层党政干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黄湘闽;企业白领员工工作快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赵淑媛;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慧芳;大学生个人奋斗与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艳玲;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绍清;城镇初中生幸福感的特点及家庭因素对其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金平;青少年生活管理策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向葵,吴晓义;文化震荡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2 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张向葵,丛晓波;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2期
5 张兴贵,郑雪,邢强;湛江城乡青少年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张向葵,田录梅;文化震荡对当代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陈秋珠,郭文斌;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8 王伯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心理健康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9 颜旭,王尔章;文化震荡与军人心理行为取向变化研究[J];兰州学刊;2005年03期
10 关树文,杨青;关于中老年教师性度取向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军;;双性化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1期
2 杜军;谢继红;;双性化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3 凌宇;朱翠英;刘文俐;;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2期
4 魏俊彪;李妍妍;高莉;;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马存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归因风格的关系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杜军;张欣;何宝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蔡瑾;林媛;方秋中;;外来打工人员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甘雄;朱从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0年07期
9 甘雄;朱从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年08期
10 张建育;胡雪琴;;大学生宽恕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健;陈锟;;445名广西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自尊及其相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万黎;黄希庭;夏凌翔;;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余欣欣;郑雪;;大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杨晓峰;许思安;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皓;陶琳瑾;李湘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邹枝玲;李玉玲;;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富良;唐日新;黄艳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朱从书;;大学生感恩心理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肖琼;肖玮;;西安地区不同类型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孙海艳;颜军;;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剑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莉;人口统计学因素及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金国;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慧芳;大学生个人奋斗与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灵;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柳菁;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霞;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10 崔凯;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4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6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