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在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归因理论在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中的应用
【摘要】:归因理论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可以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心态作一全景式探析,在归因理论指导下,培养适合大学生自身个性特点的科学择业观,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就业力",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成败,客观理智地对待在择业中的各种问题。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教育系;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与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07-GH-095) 新乡医学院科研项目“大学生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7YJA5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7.38;B844.2
【正文快照】: 一、归因理论概述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于1958年创建了归因理论。人们探索行为和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了解自己、他人的行为,控制外部环境,确定行为目标并实现目标。维纳(B.Weiner)在研究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时认为,人们往往会从内在和外在的方面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2 韩仁生;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军;;体育教学中社会认知规律的应用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2 张建勇;;大学生心态的研究进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朱倩昕;卢莲;贺杏;;大学生就业态度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4 曾永忠;再归因训练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陈平文;归因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缪群芳;;归因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6年12期
7 宋卫民;;师范专科生就业自卑心理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曾永忠;;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风格研究——认知原因因素中性别差异与归因的性别倾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9 黄斌;殷晓旺;;体育教学中归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10 徐海,王长青,张海刚;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芬玲;;自我效能感的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金玉芳;消费者品牌信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赵玉芳;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杜林致;认知归因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性[D];南开大学;2002年
6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晓光;基于顾客购后行为的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显利;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崔晓玲;英语因果复合句与汉语因果复句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3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莫秀锋;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及可控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娥;论大学专科生英语学习的成败归因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水珍;惩罚公平判断及其责任归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许延礼;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云波;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9 舒霞;上海城市弱势妇女群体中单身母亲的婚姻归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荣清;从我国人口变动看就业形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4期
2 周详;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3期
3 韩仁生;中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虹;;浅析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课堂行为及其心理[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2 韩仁生;王倩;;中小学生欺负者归因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3 蓝萍;;正确归因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影响作用[J];青年科学;2010年03期
4 宫英瑞;;人物塑造的认知文体研究——兼谈《圣经》叙事的人物塑造[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孟勇;;归因理论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4期
6 付惠英;;成功与不成功英语学习者归因倾向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年01期
7 邢晓沛;王美芳;;大学生迷信心理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01期
8 马燕丽;;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9期
9 朱倩;;应用归因理论探析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小波;谢敏;;归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伟;戴健林;;情绪在大学生同伴冲突应对过程中的作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马惠霞;;大学生学业情绪成套问卷编制的理论构想[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曹立人;;高中生学习策略特征及优化学习策略的养成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倩;韩仁生;;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归因量表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芬玲;;自我效能感的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赵翠英;;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归因训练探索——“听、学、践、悟、疑”作业指导训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付立菲;;中学生习惯性归因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杨伊生;杜晓燕;;蒙古族青少年归因风格发展特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梁丽;郭成;;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迷信心理的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李杰;;对一名罪犯的归因训练[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颜华;孩子摔倒 别怪地板[N];大众卫生报;2009年
2 施雯;管理者要善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N];今日信息报;2008年
3 浙江西子宾馆 洪钧伟;对饭店服务营销的认识与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敏;专业运动员英语学习的困难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娜;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成败自我归因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玉梅;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汪胜亮;中学生成就动机归因训练对学业成绩的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井淑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洁;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孟丽军;民办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和习得能力的归因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宇琴;中职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刘伟;危机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归因及购买意愿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竹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2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5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