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教育救国”思想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
本文关键词:张伯苓“教育救国”思想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
【摘要】: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他的发展创新的办学理念,他创建的近代私人教育体系,他首创的南开模式等,均为推进中国近代化教育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张伯苓(1876—1951)先生,原名寿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先驱。他一生实践教育救国,在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等人的鼎力支持与合作下,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南开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私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祖林;黄义武;;张伯苓“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及其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叶菊华;;校长: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领跑者[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3 张继霞,夏建刚;大学的真谛——近代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育思想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闫卫华;;张伯苓教育探索及对民办高校的启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郝翔宇;;看过去的教育家如何办学——张伯苓与南开中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3期
6 侯志军;;为大学发展积累社会资本:张伯苓的经验[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项红专;;南开校风建设揭秘[J];中国德育;2009年01期
8 沈辉香;;基于人文关怀视角的高校教师发展本质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徐晓兵;徐忠;;青年周恩来与中国早期话剧[J];中共党史资料;2008年02期
10 刘小庆;;张伯苓学习理念论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肖卫兵;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结构及其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粟高燕;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钊;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侯志军;社会资本与大学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宋建军;普通高中校长境外教育交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广宇;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路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彦君;张伯苓中学办学理念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晓丽;南开早期话剧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4 刘婷;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小兵;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派知识分子价值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明华;时务学堂的创办及其对湖南高等教育近代转型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洪静;新记《大公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婷婷;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西方高校教授治校的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10 李娟;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厚斌;;张伯苓“教育救国”思想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2 王兆详;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探索[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刘惠新;;爱国与救国的双重协奏:张伯苓的德育思想[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程大琥;李小琼;;传承与超越——张伯苓开创巍巍南开精神的当代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5 侯杰,蔡敏;纪念严范孙、张伯苓暨中国近代化相关理论问题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2000年06期
6 孙希磊;张伯苓教育思想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7 俞国宁;“教育救国”与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小庆;;张伯苓学习理念论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减负”,期待着张伯苓式的校长[J];山东教育;2000年Z6期
10 叶存洪;;崇尚俭朴的张伯苓[J];小学生之友;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孔炽;;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何世远;;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现代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滕大春;;研究教育史有助于促成教育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张序三;;发展“南开精神”,建构“科学的教育观”[A];《毕业南开》纪念南开大学成立100周年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鹏;;澳门现代教育发展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曹运耕;;体用之辨与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从百年南开看中国教育创新 第四篇 体悟南开 月异日新辉煌我前途无限[A];《毕业南开》纪念南开大学成立100周年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浙江省企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课题组;;浙江省企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张晨;郑秀英;励杭泉;吴丝竹;;基于网络平台下“高分子物理”协同式教学模式初探[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徐梅芳;;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槔;伯苓精神薪火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荷生;唐国强解读张伯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马建强;张伯苓:强我华夏,体育为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苏军;二○一○年实现教育现代化[N];文汇报;2004年
5 本栏撰稿:新华社记者 刘丹 刘军;周济:教育现代化必须实现“三个突破”[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晏 扬;谨防教育现代化“看起来很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7 刘丽 赵小平 房超平;南山:教育现代化的排头兵[N];南方日报;2008年
8 记者 刘丽 通讯员 房超平 赵小平;深圳南山:广东教育现代化先进区[N];南方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剑锋 通讯员 赵小平;南山接受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迎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局长 周先为;在新起点上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N];安庆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敏之;王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邬志辉;从教育现代化到教育全球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D];中山大学;1999年
5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卢旭;教育的现代性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建华;西北回族伊斯兰教育的历史与当代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震;张伯苓体育思想及其启示[D];河北大学;2010年
2 王桂莲;论珠海市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艳斌;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反思[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张济洲;广西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丽娟;黑龙江垦区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金敬涛;教育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简占东;福建教会教育及其对福建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小峻;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章峰;民国前期教育团体研究(1912~1927)[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泽民;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08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0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