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试析反思性学习的目的、功能、特征与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17-12-15 10:24

  本文关键词:试析反思性学习的目的、功能、特征与理论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反思性学习 自主性 批判性 元认知


【摘要】:反思性学习目的在于扬学习之长,避学习之短,增学习之效能,促学习者之发展。反思性学习的功能表现在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素能的全面发展;使教师"学会教学",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反思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批判性、探究性、经验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维果斯基的言语自我调节理论等是反思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对反思性学习的目的、功能、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作简要分析。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怀化学院科研资助项目“反思性学习与自主思维特质相互作用的心理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埃德加·富尔认为“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一个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社会’”①。学习化社会强调把实现自我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强调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是学习者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继亮;张彩云;;教师反思性对话的实践模式[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于忠辉;论教育生态平衡与素质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李红英;三种主流课程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李太平;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10 胡卫平;国外思维培育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9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婧;战后美国合作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4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温永权;深圳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建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大鸣;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体育的迁移价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申继亮,姚计海;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陈向阳;浅谈反思性教学的环节、变量与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年04期

4 张彩云;张志祯;申继亮;;小学教师关于反思日记的认识[J];教育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圣会;李茂科;;试析反思性学习的操作性定义[J];教育与职业;2008年03期

2 胡志金;;论远程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0期

3 杨慧;;反思性学习方式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2期

4 王静;何建武;;Diigo在研究生反思性学习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5 张红伟;巩胜媛;;浅谈反思性学习的思维价值[J];林区教学;2006年07期

6 田圣会;;反思性学习心理机制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4期

7 牛朕;李梅;吕丹凤;;数字故事对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4期

8 蓝超英;吴殿宁;;利用日记研究促进反思性学习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9 孙慕华;;反思性学习需要积极的课堂环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陈向东;郭欣;杨慧慧;王莹;王春芳;;基于协作过程的反思性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杭伟;孙国方;;作为一种理念“开放—自主”培训具有抽象的概括性和深刻的思辩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2 牛红岩;;学校信息技术的用应中素质教育的体现[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4 徐杭伟;孙国方;;作为一种理念“开放—自主”培训具有抽象的概括性和深刻的思辩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5 徐杭伟;刘亦农;;作为一种模式“开放—自主”培训具有普遍的实践性和灵活的操作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徐杭伟;刘亦农;;作为一种模式“开放—自主”培训具有普遍的实践性和灵活的操作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7 朱逢九;;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吴宏保;林赛君;;作为一种方略“开放—自主”培训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广泛的使用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9 吴宏保;林赛君;;作为一种方略“开放—自主”培训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广泛的使用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吴英;刘丽华;;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辛成;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N];铜川日报;2010年

2 河北省张北县东大街小学 袁桂梅;跟着学生走 创设发展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储朝晖;自主性是教师素质提升最有效的激励[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李都明;课程改革应正视教师的主体性[N];闽南日报;2007年

5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李萍萍;简谈网络教育的难点[N];光明日报;2008年

6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春桥;利用动漫教育资源要克服三大误区[N];光明日报;2008年

7 冷泉训;过程 永远比结果重要[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网友:青青雨竹;邀请听课制还教师以主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湖北省枝江英杰学校 陈克华;整合优势 为我所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李卫琴;陪孩子走出青春期风暴[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于海峰;青少年休闲性身体活动动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金良;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庄西真;学校行为的社会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旭霞;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翠银;信息环境下促进协作的反思性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英蕾;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福海;关于教师学习的理论与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卢艳;基于Sakai的反思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江婕;从教师Blog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案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笑梅;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英语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技巧的自主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莎莎;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1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91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