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出处:《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消极态度看待心理健康、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强调心理学要摆脱过去过于研究人的负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模式,应重视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以人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的分析与研究,力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发与借鉴。
[Abstract]:......
【作者单位】: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1.积极心理学简介1.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积极心理学是在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批评、反思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1998年,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者之一,前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E.P.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澜;王洪飞;;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3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曾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3 邹琼;幸福感的两大研究取向及其整合的心理结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谢华;;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周涛,王晓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麻彦坤;心理隐喻的变迁与心理学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8 万书玉;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周]Z;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2期
10 王希永;;对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年
2 赵淑媛;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史广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全红;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与缓压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变云;积极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重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健康与总体幸福感[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陈赛真;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对职校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岚;成都市钟点女工幸福感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苏莉;论课堂教学状态下小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积极接受[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长城,饶权;政策层面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5 邹琼,佐斌;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整合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宪华;;商洛学院学生心理障碍状况调查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徐仁成;赵霞;;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J];学理论;2011年16期
3 宋凤宁;黎玉兰;罗锂;;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生态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4 黎凤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8期
5 王亚娟;;吸纳·整合·统一——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理论经纬;2010年00期
6 薛晓静;安云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7 颜秉新;;浅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8 ;重庆市推出“五项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西部;2011年Z1期
9 徐菡;;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8期
10 张倩倩;田良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课堂教学构建[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雪;缴润凯;;试论应为大学生开设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由大学生频繁自杀谈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王丽;胡英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探讨[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赖海雄;冯淑兰;;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贾晓明;肖文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张金彦;姚海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程康;于立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周玲;刘佛军;;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李序科;;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方鸿志;;让快乐伴你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侯沛勇;杨尚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管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丛;用积极心理学打造高“心”酬员工[N];工人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龚丹韵;幸福的孩子从哪里来[N];解放日报;2010年
3 李艳辉 汪伟 孙刚 宋会玲 刘耀辉;学生 呼唤精神扶贫[N];天津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佳蕾;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大学;2008年
5 邱勇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体系构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陈晓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汤耀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福建;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5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5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