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当代青少年短信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9 11:38

  本文关键词:当代青少年短信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出处:《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青少年 短信 依赖


【摘要】: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逐渐成为公众普遍接纳的一种沟通方式。作为引领短信文化发展的主力,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社会化进程深受短信文化的影响。因而,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青少年对手机短信的依赖情况,分析短信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及其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情感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phones, SM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generally accepted way of communication. As the main force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S culture, the growth and socialization of teenager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SMS cultur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dependence of contemporary teenagers on SMS,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prevalence of SMS in youth groups, and thei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Study lif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act, and take activ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G455
【正文快照】: 继网络之后,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仅为10亿条,而2006年短信业务量则达到了42%.7亿条。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汹涌而来的手机短信文化必然会在社会交往、现实感情、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其产生影响。有鉴于此,,我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豪;;短信文化流行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J];成才之路;2007年06期

2 周智;E时代的“短信现象”[J];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06期

3 周艳琴;;对“短信热”的冷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夏永;;政治课堂教学引入短信文化的尝试[J];考试周刊;2009年48期

5 凌波;;拇指摁动的短信文化[J];现代健康人;2003年06期

6 曾霞;;浅谈短信兴起对校园文化的影响[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夏永;;政治课堂教学中引入短信文化的尝试[J];考试周刊;2009年34期

8 高京平;粱永郭;李春鸣;;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重在实现知行合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9 陈丽晶;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黄交军;余义兵;;短信文化及其影响剖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传俊;刘照云;赵晓兰;;“短信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在德育中的运用[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欧;;当代青少年理想发展特点探析[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谈海霞;;短信文化及其治理策略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信倍;田嘉薇;;儒家义利观的时代意义与当代青少年的义利观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5 佘双好;李顺彦;;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赵励彦;张肖丽;时杰;陆林;;社会应激对海洛因依赖心理认知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良才;;礼教传统与当代青少年的礼仪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潘祥辉;;依赖律·竞争律·适应律——政治传播规律的生态学解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刘扬涛;;拇指多米诺——手机言语短信的文化考察[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培岚;由振东;颜慧;宫泽辉;;吗啡依赖模型大鼠脑cDNA文库的构建[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晓强 林世雄;将目光投向国计民生[N];福建日报;2009年

2 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一切为了下一代[N];辽宁日报;2009年

3 马相武;方兴未艾的短信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4 市政协主席 刘耀辉;发挥短信文化优势 助力文化惠州建设[N];惠州日报;2011年

5 ;短信文化规范化要约束更要引导[N];惠州日报;2011年

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陆士桢;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法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7 林瑞华邋续鸿明;“传承之旅”展示现代音乐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记者 杨剑辉 通讯员 张琪;加强短信引导 推动文化惠民[N];惠州日报;2011年

9 东方晓鸣;短信文化,请对腐朽说再见[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周慧虹 题图摄影 燕平;短信文化:鲜花与败草[N];金融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任进民;酒精对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甾体的调节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2 柏来喜;石油与战后西欧[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红海;吗啡依赖、戒断和复吸雄性大鼠相关区中神经甾体水平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玲宁;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瑞;论短信文化的媒体态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阎秀媛;中国短信文化探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3 谭倩;中国孝德文化与当代青少年孝德教育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汪辉;汉语短信文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创;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陈茉;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教育引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其其格;当代青少年公益行为影响因素之定量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万小华;伦理学视野中的短信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何小涛;A公司车险营销渠道浅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范湘娟;当代青少年消费道德及其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1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01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