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身体规训及其合理性论析

发布时间:2018-01-30 23:42

  本文关键词: 规训 身体规训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规训"与"身体规训"是两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需要重新梳理和界定。身体规训与体罚、自由、尊重、养成教育等相关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与区别。身体规训不同于体罚,它们在实施目的和实施手段方面都有着本质差异;身体规训与自由之间存在必然的张力,它是人类真正实现自由的平衡砝码;身体规训与尊重必须保持辩证统一,只有两者相互限制,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身体规训与养成教育是外在强化与自我内化的完美结合,它们需要在教育中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身体规训的合理性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身体规训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身体规训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蕴藏着身体规训的潜台词。
[Abstract]:"discipline" and "body discipline" are two rich concepts, which need to be reorganized and defined. Physical discipline and corporal punishment, freedom, respect. Physical discipline is different from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they have esse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purpose and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There is an inevitable tension between body discipline and freedom, which is the balance weigh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freedom. Body discipline and respect must maintain dialectical unity, only when the two restrict each other, can better reflect the "people-oriented" value concept; Physical discipline and cultivation education ar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strengthening and self-internalization. They need to b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in education. Common development. The rational factors of body discipline are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body discipline means the proc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Physical discipline means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ontains the subtext of body disciplin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知识界对“身体”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的不断深入,“身体规训”(body discipline)也逐渐成为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研究焦点。人们大多将视点集中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身体规训方面,而对“教育”这一培养人、发展人的独特空间内的身体规训重视不够。在今天的教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慧玲;;从养成教育到人才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9期

2 左洪学;;打油诗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6期

3 詹先友;;关于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思考——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点将台[J];中小学管理;1995年02期

5 史文学;香玉;;蒋建华代表:倡导负责任的教育[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4期

6 ;追求卓越 打造一流——南山教育的国际化追求[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06期

7 张保证;;晋中市教育局依法治教系列报道之一 左权宏远学校书写育人新诗篇[J];政府法制;2011年22期

8 刘建明;;农村学校应担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9 阳锡叶;李闯;何宗焕;石先铁;梁小刚;;山区教育的“三重奏”——会同县农村教育改革扫描[J];湖南教育(下);2011年08期

10 刘世斌;;儒家传统德育思想的当代借鉴[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兰;;论和谐社会青少年品德养成教育的价值诉求[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2 明兰;;让家庭和学校培育养成教育之花[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陈本友;;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s

本文编号:1477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77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