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904个样本为例
本文关键词: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大学生 差异性 出处:《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904个大学生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尽管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在许多指标上存在着相同之处,但由于其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关注度的不同,也造成了二者在性格、经济用度及行为选择上的众多不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大学阶段的差异性并未消失,家庭在其社会化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Abstract]: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analysis of 904 college stud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man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only child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non-only child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family concerns, they also have many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 economic consumption and behavior choi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ne-child and non-only child in the university stage has not disappeared. Families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socializ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编号:2006GXS2D080)“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体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关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我国学术界的研究众多,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学风笑天教授的观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是一种随独生子女年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并且这种变化的总的趋势是二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换句话说,年龄越小的儿童中,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李建明;肖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的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丁红翎;;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风笑天;走进“围城”的独生子女:概念、规模与质疑[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风笑天;;中国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J];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5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J];理论月刊;2006年04期
6 周振华;赵洁;袁川;;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差异的元分析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俊;孙超;;我国“独生子女”界定操作化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敏;;独生子女问题国内研究评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姜健;;一视同仁态度下独生子女优劣势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李柯莉;;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张庆玲;;护理实习面试学员心理健康与个性、应对方式相关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6 王亚萍;田苑;刘灵;马新欣;邓永宁;;302名医学生创造力及个性特征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黄伟才;;青少年社会化的挑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刘永平;黄丽珍;;家庭子代死亡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欧阳书;贾玉英;;独生子女“代”所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吴丹;;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社会化——兼论家庭结构分类的解释力[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禹卫华;中国大众媒介信息流程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沈奕斐;个体化与家庭结构关系的重构[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安晓东;大众传媒时代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3 朱莉;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佩娟;独生子女价值观的家庭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牛竹青;高职新生同伴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梦梅;中学生感恩父母的态度与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同贵;我国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对其婚姻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丹丹;城市新移民子女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楠;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东顺;当代中国计划外生育行为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2 梁宝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3 林生;关于独生子女大学生成才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李克;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现象与本质特征[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风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肖瑾,陈伟民;独生子女社交倾向性的元分析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8 李秀英,李永连;论人口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独生子女教育[J];教育科学;1994年04期
9 郝玉章,风笑天;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现状——对湖北省五市镇593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7年08期
10 赵延东;武汉市青少年的家庭生活状况——一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和平;当代大学生体育动机及同一与差异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2 朱拥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8期
3 王柳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差异性的实证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张勤国;;襄樊高职大学生独生子女与否与心理抑郁和自杀的关系探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刘永策;李彦;盛国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904个样本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潘奕辰;;大学生对教师尊重缺失的调查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22期
7 张淑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透明性与差异性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8 陶新华;王椿阳;;提高大学生自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关于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冯瑛;彭光芒;;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现状分析——来自对华中农业大学学生的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10 任滨海;;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状况调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倩;;刍议差异性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雪飞;;军校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及相关因素研究[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莉君;孙建云;;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莉君;孙建云;;杭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魏源;;大学生同理心特点的调查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春梅;陈影影;张旭颖;张倩;周鑫;李柱华;张迪;李春光;王蓉;;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珂;尹勤;;大学生手机话费模型的建立和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燕展;胡静;朱从书;;大学生感戴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富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与个性因素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杜林致;乐国安;;金钱心理和金钱行为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叶光毓;我国区域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新娜;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友祥;区域农业保险形成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9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栋;大学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亲子联结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汪琼;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金国;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亚席;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君;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8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7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