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亲和力”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关键词: 理论与方法 亲和力 提高教育 心理学理论 引导学生 罗杰斯 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 人与人 自我意识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心理学理论中,"亲和力"是指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如果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教育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无论
[Abstract]:In psychological theory, "affinity" refers to the level of motivation and ability to act closely when people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If students can "kiss their teachers, believe in their ways, and practice their actions", education can achieve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教务处;
【分类号】:G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秋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召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2 李红云;;“艺术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3 马海群;;评价学的开创与奠基之作——评《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J];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04期
4 钱锦云;;品味评价,感悟课堂——浅谈教师课堂评价语[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5 成义春;;带着笑容进教室[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6 刘正伟;;王国维与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传播[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7 郭勇;;我国教育规划研究综述[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即将召开[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1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军;;提高教师亲和力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张静;;论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在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储朝晖;;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实践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壮阔;李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和谐教育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方晓东;;国外教育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张连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爱萍;王晓宇;;西方教育史研究范式与历史学研究范式关系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董泽松;马雁琳;;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青少年社会生活适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童宏保;;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学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静;;教育史学的想象力——后现代史学观与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伟;如何增强教师的亲和力[N];伊犁日报(汉);2007年
2 苏军;德育不该缺乏亲和力[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裴德欢;增强班主任的亲和力[N];广西日报;2004年
4 山系省壶关县明德小学教师 盖志清;健康的心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黄冈中学副校长 陈中新;青春 倾听 亲和[N];黄冈日报;2005年
6 浙江省东阳中学 蔡伟;亲和力:教师最基本的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彭华仿;论班主任亲和力在家长中的形成[N];汕尾日报;2010年
8 童莉;教科书设计应增强知识的亲和力[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林霞邋本报通讯员 葛守义;五寨:“亲和教育”绘出和谐画卷[N];山西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孙军邋通讯员 韩帅 刘学升;青岛胶州“亲和教育”让百姓满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红;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荣;班主任领导行为与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冯霞;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课件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海霞;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胜任素质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黄韶斌;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理论与方法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成果;教育装备效能综合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筠;移动环境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李锋;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文莉;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评估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车鸿文;精细加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36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36466.html